太宗遣青州刺史明僧皓、东莞东安二郡太守李灵谦率军伐文秀。玄邈、乘民、僧皓等并进军攻城,每战辄为文秀所破,离而复合,如此者十余。泰始二年八月,寻阳平定,太宗遣尚书度支郎崔元孙慰劳诸义军,随僧皓战败见杀,追赠宁朔将军、冀州刺史。上遣文秀弟文炳诏文秀曰“皇帝前问督青州徐州之东莞东安二郡诸军事、建威将军、青州刺史,朕去岁拨乱,功振普天,于卿一门,特有殊泽,卿得延命至今,谁之力邪。何故背国负恩,远同逆竖。今天下已定,四方宁一,卿独守穷城,何所归奉。且卿百口在都,兼有坟墓,想情非木石,犹或顾怀。故指遣文炳具相宣示。凡诸逆郎,亲为戎首,一不加罪,文炳所具。卿独何人,而能自立。便可速率部曲,同到军门,别诏有司,一无所问。如其不尔,国有常刑,非惟戮及弟息,亦当夷卿坟垄,既以谢齐土百姓,亦以劳将士之心。故有今诏”三年二月,文秀归命请罪,即安本任。

诗句:

宋书 · 卷八十八 · 列传第四十八 · 薛安都等    
太宗遣青州刺史明僧皓、东莞东安二郡太守李灵谦率军伐文秀。玄邈、乘民、僧皓等并进军攻城,每战辄为文秀所破,离而复合,如此者十余。泰始二年八月,寻阳平定,太宗遣尚书度支郎崔元孙慰劳诸义军,随僧皓战败见杀,追赠宁朔将军、冀州刺史。上遣文秀弟文炳诏文秀曰“皇帝前问督青州徐州之东莞东安二郡诸军事、建威将军、青州刺史,朕去岁拨乱,功振普天,于卿一门,特有殊泽,卿得延命至今,谁之力邪。何故背国负恩,远同逆竖。今天下已定,四方宁一,卿独守穷城,何所归奉。且卿百口在都,兼有坟墓,想情非木石,犹或顾怀。故指遣文炳具相宣示。凡诸逆郎,亲为戎首,一不加罪,文炳所具。卿独何人,而能自立。便可速率部曲,同到军门,别诏有司,一无所问。如其不尔,国有常刑,非惟戮及弟息,亦当夷卿坟垄,既以谢齐土百姓,亦以劳将士之心。故有今诏”三年二月,文秀归命请罪,即安本任。    

译文:
宋文帝派遣青州刺史明僧皓和东莞、东安二郡的太守李灵谦带兵讨伐萧文秀。薛玄邈、陈乘民和僧皓等人一起进军攻打文秀的城池,每次战斗都被文秀打败,但又能重新集结起来,这样的次数多了十多回。泰始二年(466年)八月,寻阳平定,宋文帝派尚书度支郎崔元孙子慰劳各义军,跟随着僧皓战败被杀,追赠他为宁朔将军、冀州刺史。皇上又派文秀的弟弟文炳向文秀传达诏书说:“皇帝之前问你都督青州、徐州的东莞东安二郡诸军事、建威将军、青州刺史。朕去年平定了叛乱,功劳遍及天下,你一家人特别得到了特殊的恩惠,你们能够延续到现在,是谁的力量呢?你为什么背叛朝廷、背弃恩德,和叛逆的人一样。现在天下已经安定,四方统一,你一个人守护着一座孤立的城,有什么归宿呢?再说你的全家都在京都,还有祖辈的坟墓,想来你并不是木头石头做成的,也一定有所牵挂。所以朕派文炳把这个意思全部告诉你们。凡是叛逆的人,都是亲自带头作战,如果一个也不加罪,文炳会详细报告的。”文秀于是请求投降归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宋文帝时期平定叛乱的过程。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文秀的反叛行为以及他的军队如何被宋朝的军队击败和重组。然后转向文秀的投降请求。这首诗通过描述宋文帝对叛乱的处理方式,展示了宋朝的军事和政治实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