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阳王翙,字仲仪,明帝第十子也。元徽四年,年六岁,封南阳王,食邑二千户。升明元年,为使持节、督郢州司州之义阳诸军事、西中郎将、郢州刺史。未拜,徙督湘州诸军事、南中郎将、湘州刺史,持节如故。未之镇,进号前将军。二年,以南阳荒远,改封随阳王,以本号停京师。齐受禅,降封舞阴县公,食邑千五百户。谋反,赐死。

新兴王嵩,字仲岳,明帝第十一子。元徽四年,年六岁,封新兴王,食邑二千户。齐受禅,降封定襄县公,食邑千五百户。谋反,赐死。

始建王禧,字仲安,明帝第十二子也。元徽四年,年六岁,封始建王,食邑二千户。齐受禅,降封荔封县公,食邑千五百户。谋反,赐死。

史臣曰:太宗负螟之庆,事非己出,枝叶不茂,岂能庇其本根。侯服于周,斯为幸矣。

诗句:

《宋书·卷九十·列传第五十·明四王》    

译文:

随阳王翙,字仲仪,是明帝的第十个儿子。元徽四年时,他只有六岁,被封为南阳王,食邑二千户。升明元年,他被任命为使持节、督郢州司州之义阳诸军事、西中郎将、郢州刺史。尚未正式上任时,他调任督湘州诸军事、南中郎将、湘州刺史,持节的职位仍然保留。还没到镇所,他被晋升为前将军。升明二年,因为南阳地区偏远,他被改封为随阳王,并停止在京师的职务。齐受禅,他被降封为舞阴县公,食邑增加到千五百户。后因谋反被赐死。    
    
新兴王嵩,字仲岳,是明帝的第十一个儿子。元徽四年时,他还只有六岁,被封为新兴王,食邑两千户。齐受禅后,他被降封为定襄县公,食邑增加到千五百户。他因谋反被赐死。    
    
始建王禧,字仲安,是明帝的第十二个儿子。元徽四年时,他才六岁,被封为始建王,食邑两千户。齐受禅后,他被降封为荔封县公,食邑增加到千五百户。他也因谋反被赐死。    
    
史臣曰:太宗享有吉祥之福气,但事情并非出自自己之手,枝叶不茂盛,怎能庇荫其本根?侯服于周朝,这已是最大的幸运了。    

注释:

  1. 随阳王翙:随阳王翙是明帝的第十个儿子。
  2. 元徽四年:这是随阳王翙年仅六岁时被封为南阳王的时间。
  3. 升明元年:这是随阳王翙担任使持节、督郢州司州之义阳诸军事、西中郎将、郢州刺史的时间。
  4. 未拜:即还没有正式担任这些职务。
  5. 进号前将军:升明二年,随阳王翙因功进号为前将军。
  6. 二年:这是升明二年,也是随阳王翙被赐死的年份。
  7. 南阳荒远:这是随阳王翙被封为南阳王的原因。
  8. 改封随阳王:这是齐受禅后,随阳王翙被封为随阳王,但仍然留在京师的时间。
  9. 齐受禅:这是南北朝时期南北统一的时间点。
  10. 降封舞阴县公:这是随阳王翙在齐受禅后被封为舞阴县公的时间。
  11. 食邑千五百户:这是随阳王翙被封为舞阴县公的食邑数量。
  12. 谋反:这是随阳王翙被赐死的原因。
  13. 赐死:这是对随阳王翙的处罚。
  14. 太宗负螟之庆:这是史书上对宋明帝的评价。
  15. 事非己出:这是对随阳王翙的评论,意指他虽然有才能,但最终却死于非命。
  16. 枝叶不茂:这是描述随阳王翙作为宗室成员的才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
  17. 岂能庇其本根:这是史臣对随阳王翙的批评,意思是他的才能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保护。
  18. 侯服于周:这是对随阳王翙的一种赞美,意思是他在周朝受到了尊重或礼遇。

赏析:

这首诗是南朝梁时期的历史学家沈约所著的《宋书》中的一段内容。它详细记录了宋明帝的十二个儿子及其封爵、食邑、封地、官职和结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南朝刘宋时期的宗室制度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情况。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室成员的期望和评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