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夫仁义者,合君亲之至理,实忠孝之所资。虽义发因心,情非外感,然企及之旨,圣哲诒言。至于风漓化薄,礼违道丧,忠不树国,孝亦愆家,而一世之民,权利相引。仕以势招,荣非行立,乏翱翔之感,弃舍生之分。霜露未改,大痛已忘于心,名节不变,戎车遽为其首。斯并斩训之理未弘,汲引之途多阙。若夫情发于天,行成乎己,损躯舍命,济主安亲,虽乘理暗至,匪由劝赏,而宰世之人,曾微诱激。乃至事隐闾阎,无闻视听,故可以昭被图篆,百不一焉。今采缀湮落,以备阙文云尔。

龚颖,遂宁人也。少好学,益州刺史毛璩辟为劝学从事。璩为谯纵所杀,故佐吏并逃亡,颖号哭奔赴,殡送以礼。纵后设宴延颖,不获已而至。乐奏,颖流涕起曰“北面事人,亡不能死,何忍闻举乐,蹈迹逆乱乎”纵大将谯道福引出,将斩之。道福母即颖姑,跣出救之,故得免。纵既僭号,备礼征,又不至。乃收颖付狱,胁以兵刃,执志弥坚,终无回改。至于蜀平,遂不屈节。

以下是对宋书卷九十一列传第五十一孝义中龚颖的逐句释义及译文:

  1. 诗句释义
  • “《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夫仁义者,合君亲之至理,实忠孝之所资。”**:这句引用了《周易》中的名言来表明仁义的重要性。
  • “虽义发因心,情非外感,然企及之旨,圣哲诒言。”**:即使内心有所行动和想法,但这并不是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是圣人和哲人的教导所启发。
  • “至于风漓化薄,礼违道丧,忠不树国,孝亦愆家,而一世之民,权利相引。”**:当社会风气败坏,道德逐渐衰微,忠诚不再为国家树立典范,孝顺也失去了家庭的意义时,整个时代的民众都追求权力和个人利益。
  1. 译文
  • 《周易》说:“建立人的原则,是仁和义。”仁义是符合君主和亲人最根本道理的,也是忠诚和孝顺的资本。尽管内心的行动和想法是出于自愿,但这种动机并不完全是外界的影响,而是受到古代圣人和哲学家教诲的启发。
  • 然而,当社会风气败坏,道德逐渐丧失时,忠诚不再为国家树立典范,孝顺也失去了家庭的尊严。在这个时代,民众们都在追求权力和个人利益。
  1. 赏析
  • 龚颖的一生展现了他对道德准则的坚守。他不仅忠于君主和亲人,还致力于教育和培养后辈,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孝道。
  • 他在益州刺史毛璩被杀后,仍然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不屈服于权势,不放弃自己的信仰。这种坚定的信念使他成为历史上的一位典范人物。
  • 龚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要坚守道德准则,不为权势所动摇。他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