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原平,字长泰,又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又未尝睡卧。父亡,哭踊恸绝,数日方苏。以为奉终之义,情礼所毕,营圹凶功,不欲假人。本虽智巧,而不解作墓,乃访邑中有营墓者,助人运力,经时展勤,久乃闲练。又自卖十夫,以供众费。窀穸之事,俭而当礼,性无术学,因心自然。葬毕,诣所买主,执役无懈,与诸奴分务。每让逸取劳,主人不忍使,每遣之,原平服勤,未曾暂替。所余私夫,佣赁养母,有余聚以自赎。本性智巧,既学构冢,尤善其事,每至吉岁,求者盈门。原平所赴,必自贫始,既取贱价,又以夫日助之。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及母终,毁瘠弥甚,仅乃免丧。墓前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每至农月,耕者恒裸袒,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乃贩质家资,贵买此田。三农之月,辄束带垂泣,躬自耕垦。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

宋书·卷九十一·列传第五十一中,有一段关于孝子原平的叙述,展现了其孝顺、勤劳的品质。下面将逐一解读诗句:

  1. “字长泰”:这是原平的字,表明了他的身份和姓氏。

  2. “又禀至行”:描述了他的性格特点,即具有极好的德行和行为准则。

  3. “养亲必己力”:强调了他对父母的养育责任,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完成。

  4. “性闲木功”:表现了他对于木工活的专注和勤奋,不因外界因素而改变。

  5. “佣赁以给供养”:反映了他在生活上的节俭,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的生活。

  6. “性谦虚”:体现了他的谦逊性格,不张扬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7. “自卖十夫”:描述了他在经济上的努力,不惜出售自己的一部分劳动力来维持生计。

  8. “营圹凶功”:表明他参与丧葬事务的辛勤工作。

  9. “本虽智巧”:指出他虽然具备一定的智慧和技巧,但并非以此为傲或炫耀。

  10. “乃访邑中有营墓者”:说明他为了帮助别人而主动寻求帮助。

  11. “助人运力”:反映了他乐于助人的美德,愿意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2. “经时展勤”:展现了他的持久努力和不懈追求。

  13. “久乃闲练”:意味着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锻炼,他的技艺得到了提高。

  14. “又自卖十夫”:进一步证明了他为了家庭而做出的自我牺牲。

  15. “义不独饱”: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无私奉献,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家人受累。

  16. “要须日暮作毕”:强调了他勤奋工作的决心和责任感,不论何时都在努力完成工作。

  17. “于里中买籴”:说明了他在财务上的精明和审慎。

  18. “然后举爨”:描绘了他烹饪食物的场景,展现了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心和关怀。

原平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孝子典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孝顺不仅仅是对父母物质上的照顾,更是对他们精神上的尊重和支持。在物质条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生活,并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是值得尊敬的行为。同时,这也是一个提醒——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不应忘记自己的初心和责任,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对于家庭还是对于社会。

通过这段诗句的逐句释义与赏析,我们可以看出原平不仅在孝顺和勤劳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而且在面对生活的艰难挑战时,依然能够保持坚定和乐观的态度。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