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子国,元嘉五年,国王刹利摩诃南奉表曰:

谨白大宋明主,虽山海殊隔,而音信时通。伏承皇帝道德高远,覆载同于天地,明照齐乎日月,四海之外,无往不伏,方国诸王,莫不遣信奉献,以表归德之诚。或泛海三年,陆行千日,畏威怀德,无远不至。我先王以来,唯以修德为正,不严而治,奉事三宝,道济天下,欣人为善,庆若在己,欲与天子共弘正法,以度难化。故托四道人遣二白衣送牙台像以为信誓,信还,愿垂音告。

至十二年,又复遣使奉献。天竺迦毗黎国,元嘉五年,国王月爱遣使奉表曰:

伏闻彼国,据江傍海,山川周固,众妙悉备,庄严清净,犹如化城,宫殿庄严,街巷平坦,人民充满,欢娱安乐。圣王出游,四海随从,圣明仁爱,不害众生,万邦归仰,国富如海。国中众生,奉顺正法,大王仁圣,化之以道,慈施群生,无所遗惜。帝修净戒,轨道不及,无上法船,济诸沈溺,群僚百官,受乐无怨,诸天拥护,万神侍卫,天魔降伏,莫不归化。王身庄严,如日初出,仁泽普润,犹如大云,圣贤承业,如日月天,于彼真丹,最为殊胜。

诗句

1 师子国,元嘉五年,国王刹利摩诃南奉表曰:

  • 注释:师子国,即古代印度。元嘉五年,指宋文帝刘义隆时期(公元424年至430年)。国王刹利摩诃南,是当时的国王。奉表,意为向国家或朝廷呈递奏章。
  •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师子国在元嘉五年对宋朝的朝贡情况,表达了对宋朝皇帝的尊敬和仰慕。
  1. 或泛海三年,陆行千日,畏威怀德,无远不至:
  • 注释:表示师子国使者不畏艰难险阻,长途跋涉,以示对宋朝的敬仰。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师子国使者对宋朝皇帝威严的敬畏和对宋朝文化的向往。
  1. 我先王以来,唯以修德为正,不严而治,奉事三宝,道济天下:
  • 注释:先王,指师子国的祖先。修德为正,意为以道德修养为治国之本。不严而治,形容治理国家不靠严厉手段,而是以教化为主。奉事三宝,指的是遵守佛教教义,供奉佛、法、僧三宝。道济天下,意为用佛法救济世人,使之脱离苦海。
  •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师子国历代统治者以道德为治国的根本,注重教化而非严苛统治,体现了师子国的文化特色和政治理念。
  1. 帝修净戒,轨道不及,无上法船,济诸沈溺:
  • 注释:指宋文帝刘义隆注重修行清净戒律,引导民众走上正道。轨道不及,意为没有超越的法则。无上法船,意为佛法如能渡人入海,即是至高无上的法舟。济诸沈溺,意味着佛法能拯救沉溺于苦难之中的人。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宋文帝刘义隆通过修行戒律来引导民众走向正道,同时强调佛法对于救度众生的重要。
  1. 王身庄严,如日初出,仁泽普润,犹如大云,圣贤承业,如日月天:
  • 注释:王身庄严,意为国王的身体庄重端庄。如日初出,比喻国王如同初升的太阳,充满生机与活力。仁泽普润,形容国王的恩泽遍布四方,惠及百姓。圣贤承业,意为国王继承了圣人的德行和事业。如日月天,比喻国王像太阳和月亮一样光明照耀,为国家带来希望和指引。
  • 赏析:这句话赞颂了国王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能力,表达了对国王的敬仰和祝福。

译文

宋书·卷九十七·列传第五十七·夷蛮
师子国,元嘉五年,国王刹利摩诃南奉表曰:

谨白大宋明主:虽然山川相隔,但音信时通。伏承皇帝道德高远,覆载同于天地,明照齐乎日月。四海之外,无不归附,方国诸王莫不遣信奉献,以表归德之诚。或者泛海三年,或者陆行千日,皆畏威怀德,无远不至。我先王以来,唯以修德为正,不严而治。奉事三宝,道济天下。欣人为善,庆若在己。欲与天子共弘正法,以度难化。故托四道人遣二白衣送牙台像以为信誓,信还愿垂音告。

至十二年,又复遣使奉献。天竺迦毗黎国,元嘉五年,国王月爱遣使奉表曰:

据江傍海,山川周固,众妙悉备。庄严清净,犹如化城。宫殿庄严,街巷平坦。人民充满,欢娱安乐。圣王出游,四海随从;圣明仁爱,不害众生。万邦归仰,国富如海。国中众生奉顺正法,大王仁圣,化之以道,慈施群生,无所遗惜。帝修净戒,轨道不及。无上法船济诸沈溺;群僚百官受乐无怨;诸天拥护,万神侍卫;天魔降伏,莫不归化。王身庄严,如日初出。仁泽普润,犹如大云;圣贤承业,如日月天,于彼真丹最为殊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