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凶劭,字休远,文帝长子也。帝即位后生劭,时上犹在谅暗,故秘之。三年闰正月,方云劭生。自前代以来,未有人君即位后皇后生太子,唯殷帝乙既践阼,正妃生纣,至是又有劭焉。体元居正,上甚喜说。
年六岁,拜为皇太子,中庶子二率入直永福省。更筑宫,制度严丽。年十二,出居东宫,纳黄门侍郎殷淳女为妃。十三,加元服。好读史传,尤爱弓马。及长,美须眉,大眼方口,长七尺四寸。亲览宫事,延接宾客,意之所欲,上必从之。东宫置兵,与羽林等。十七年,劭拜京陵,大将军彭城王义康、竟陵王诞、尚书桂阳侯义融并从,司空江夏王义恭自江都来会京口。
二十七年,上将北伐,劭与萧思话固谏,不从。索虏至瓜步,京邑震骇。劭出镇石头,总统水军。善于抚御。上登石头城,有忧色,劭曰“不斩江湛、徐湛之,无以谢天下”上曰“北伐自我意,不关二人也”
译文
宋书卷九十九列传第五十九二凶
元凶刘劭,字休远,是文帝的长子。文帝即位后生下刘劭,当时文帝还在丧期之中,所以保密。三年闰正月,才宣布刘劭出生的消息。从前代以来,没有先君即位后皇后生下太子的情况,只有商帝乙即位时,正妃生下了纣王,现在又有了刘劭。体元居正,文帝非常欢喜。
刘劭六岁时被立为皇太子,中庶子二率入朝在永福省值班。接着重新修建宫殿,制度严谨漂亮。十二岁出京到东宫居住,纳黄门侍郎殷淳女儿为妃。十三岁加冠成年。喜爱读史传,尤其喜好弓马。长大后,相貌英俊,大眼方口,身高七尺四寸。亲自处理宫中事务,延请宾客,意欲所求,一定听从。东宫设置有兵,与羽林等同。十七年,刘劭拜官京陵。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竟陵王刘诞、尚书桂阳侯刘义融都跟随前往京口。
二十七年,文帝准备北伐,刘劭和萧思话坚决劝说,未被采纳。索虏到达瓜步,京邑震骇。刘劭出镇石头,统帅水军。善于安抚驾驭士兵。文帝登上石头城,面露忧色,刘劭说“不斩江湛、徐湛之,就无法向天下人解释”。文帝说“北伐是我的主意,与二人无关”。
注释
- 宋书:书名,记录宋代历史的著作。
- 卷九十九:指《宋书》中的第九十九卷。
- 列传第五十九:在《宋书》中属于第五十九卷的传记部分。
- 二凶:指刘劭和刘彧。
- 元凶劭:刘劭的别称,表明他的罪行。
- 文帝长子:指刘劭的父亲刘骏的儿子。
- 上犹在谅暗:文帝仍在守孝期间。
- 三年闰正月:指的是文帝去世后的第三年农历闰月的第十天。
- 筑宫:建造宫殿。
- 制度严丽:形容宫殿的建筑精美且庄严。
- 出居东宫:离开京城前往东宫居住。
- 纳黄门侍郎殷淳女为妃:娶殷淳的女儿为妃子。
- 加元服:男子成年礼称为“加元服”,表示开始承担成人责任。
- 好读史传:喜爱阅读史书和传记。
- 弓马:骑马射箭。
- 东宫置兵:在东宫设置军队。
- 司空江夏王义恭自江都来会京口:司空江夏王刘义恭从江都前来京口参加集会。
- 二十七年:指文帝去世的第二年。
- 上将北伐:文帝计划北伐。
- 索虏至瓜步:敌军到达瓜步地区。
- 京邑震骇:京城受到惊吓和震动。
- 劭出镇石头:刘劭出京镇守石头。
- 善于抚御:善于管理和驾驭军队。
- 登石头城:登上石头城。
- 有大忧色:面色显得忧愁。
- 不斩江湛、徐湛之:不杀江湛、徐湛之两人。
- 北伐自我意:北伐是我自己的想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刘劭的一生及他与文帝的关系转变。诗中描述了刘劭从被立为皇太子到出京镇守石头的过程,以及他在文帝面前的表现和对军事行动的态度。诗中也反映了文帝对北伐的态度以及他对刘劭的担忧。整首诗通过叙述事件展现了人物性格和关系变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