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年二月,濬自京口入朝,当镇江陵,复载道育还东宫,欲将西上。有告上云“京口民张旿家有一尼,服食,出入征北内,似是严道育”上初不信,试使掩录,得其二婢,云“道育随征北还都”上谓劭、濬已当斥遣道育,而犹与往来,惆怅惋骇。乃使京口以船送道育二婢,须至检核,废劭,赐浚死,以语濬母潘淑妃,淑妃具以告濬。濬驰报劭,劭因是异谋,每夜辄飨将士,或亲自行酒,密与腹心队主陈叔儿、詹叔儿、斋帅张超之、任建之谋之。

道育婢将至,其月二十一日夜,诈上诏云“鲁秀谋反,汝可平明守阙,率众入”因使超之等集素所畜养兵士二千余人,皆使被甲,召内外幢队主副,豫加部勒,云有所讨。宿召前中庶子、右军长史萧斌,夜呼斌及左卫率袁淑、中舍人殷仲素、左积弩将军王正见,并入宫,告以大事,自起拜斌等,因流涕,众并惊愕,语在淑传。明旦未开鼓,劭以朱服加戎服上,乘画轮车,与萧斌同载,卫从如常入朝之仪,守门开,从万春门入。旧制,东宫队不得入城,劭与门卫云“受敕,有所收讨”令后队速来,张超之等数十人驰入云龙、东中华门及斋阁,拔刀径上合殿。上其夜与尚书仆射徐湛之屏人语,至旦烛犹未灭,直卫兵尚寝。超之手行弑逆,并杀湛之。劭进至合殿中阁,太祖已崩,出坐东堂,萧斌执刀侍直。呼中书舍人顾嘏,嘏震惧不时出,既至,问曰“欲共见废,何不蚤启”未及答,即于前斩之。遣人于崇礼闼杀吏部尚书江湛。太祖左细杖主卜天与攻劭于东堂,见杀。又使人从东阁入杀潘淑妃,又杀太祖亲信左右数十人。急召始兴王濬,率众屯中堂。又召太尉江夏王义恭、尚书令何尚之。

诗句大意:
宋书·卷九十九·列传第五十九·二凶

译文:
元凶劭,字休远,是文帝的长子。帝即位后生下了劭,当时上位仍在谅闇之中,所以秘而不宣。三年闰正月,才说劭出生了。始兴王濬,字元明,是武帝的儿子,武帝在位时,濬被封为始兴王。他为人聪明、勇猛、有谋略,深受文帝的喜爱。武帝死后,文帝临终前将浚任命为辅国将军、荆州刺史,并嘱咐他说:“如果朕有不测,你就接任丞相;如果有德行可以称誉于天下,你就做大将军。”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宋文帝的长子元凶劭和其子始兴王濬之间的权力争斗和血腥屠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动荡,也可以看出宋文帝在立嗣问题上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权力斗争的激烈和残酷,以及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

关键词解释:

  • 元凶劭:指宋文帝的儿子,因皇位之争而发动政变杀害其他王子,自立为帝。
  • 始兴王濬:宋文帝的儿子,因与元凶劭争夺皇位而发动政变,最终平定叛乱,恢复国家秩序。
  • 荆州:古代地名,今属湖北省一带,是南朝宋时期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
  • 辅国将军、荆州刺史:官职名,辅国将军是宋代的一种高级武官,荆州刺史则是管理荆州地区的军事长官。

《宋书》中的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揭示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人性的黑暗面,也反映出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多维度的历史画卷,从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