劭即伪位,为书曰“徐湛之、江湛弑逆无状,吾勒兵入殿,已无所及,号惋崩恤,肝心破裂。今罪人斯得,元凶克殄,可大赦天下。改元嘉三十年为太初元年。文武并赐位二等,诸科一依丁卯”初,使萧斌作诏,斌辞以不文,乃使侍中王僧绰为之。使改元为太初,劭素与道育所定。斌曰“旧逾年改元”劭以问僧绰,缯绰曰“晋惠帝即位,便改号”劭喜而从之。百僚至者裁数十人,劭便遽即位。即位毕,称疾还入永福省,然后迁大行皇帝升太极前殿。是日,以萧斌为散骑常侍、尚书仆射、领军将军。何尚之为司空。前右卫率檀和之戍石头。侍中营道侯义綦为征虏将军、晋陵南下邳二郡太守,镇京城。尚书殷仲景为侍中、中护军。大行皇帝大敛,劭辞疾不敢出。先给诸王及诸处兵杖,悉收还武库。杀徐湛之、江湛亲党新除始兴内史荀赤松、新除尚书左丞臧凝之、山阴令傅僧祐、吴令江徽、前征北行参军诸葛诩、右卫司马江文纲。以殷仲素为黄门侍郎,王正见为左军将军,张超之及诸同逆闻人文子、徐兴祖、詹叔儿、陈叔儿、任建之等,并将校以下龙骧将军带郡,各赐钱二十万。遣人谓鲁秀曰“徐湛之常欲相危,我已为卿除之矣”使秀与屯骑校尉庞秀之对掌军队。以侍中王僧绰为吏部尚书,司徒左长史何偃为侍中。成服日,劭登殿临灵,号恸不自持。博访公卿,询求治道,薄赋轻徭,损诸游费。田苑山泽,有可弛者,假与贫民。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诗句: 宋书·卷九十九·列传第五十九·二凶
  • 注释: 《宋书》是南朝宋时期的一部史书,记录了自武帝至顺帝的历史。其中“列传第五十九”指的是这部史书中的第59个列传部分,专门记录历史人物的事迹与评论。“二凶”则指宋文帝的两个儿子元凶劭和其弟孝武帝刘骏,因弑君篡位而被史家称为“凶恶之二”。
  • 译文: 在《宋书》中,劭和濬被描述为历史上著名的两位凶恶之人。
  1. 诗句: 劭即伪位
  • 注释: “伪位”意指假装的皇位,这里特指元凶劭在宋文帝死后假借文帝之名登上皇位。
  • 译文: 劭在宋文帝逝世后,假称自己是皇帝,实际上进行篡位。
  1. 诗句: 徐湛之、江湛弑逆无状
  • 注释: “弑逆”指杀害君主,而“无状”表示行为极其恶劣,不知羞耻。在这里,徐湛之和江湛被指控为弑君的罪犯,他们的行为被认为极其不道德且令人发指。
  • 译文: 徐湛之和江湛被指责为弑君的罪犯,他们的行径被视为极其恶劣和令人不齿。
  1. 诗句: 吾勒兵入殿已无所及号惋崩恤肝心破裂
  • 注释: “勒兵”指集结军队,“入殿”即进入宫殿,“无所及”意味着无法挽回或没有机会了。“号惋崩恤,肝心破裂”描述了对国家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悲痛之情。
  • 译文: 在面对国家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时,劭感到无法挽回和悲伤至极,内心极度痛苦。
  1. 诗句: 今罪人斯得元凶克殄可大赦天下改元嘉三十年为太初元年文武并赐位二等诸科一依丁卯
  • 注释: “罪人斯得”意味着有罪之人得以解脱或得到宽恕。“元凶克殄”指的是元凶劭已被铲除。“可大赦天下”意味着应大规模赦免全国的罪行。“改元嘉三十年为太初元年”则是改变年号为“太初”,以显示新的开始。“文武并赐位二等诸科一依丁卯”表示对文武官员都给予较高的地位和待遇,并且按照旧制度(丁卯)来处理相关事务。
  • 译文: 经过清洗和肃清之后,元凶劭被认定为罪人,因此国家实行大规模的赦免政策,同时更改年号为“太初”,并对文武官员给予特别的地位和待遇。
  1. 诗句: 王僧绰曰旧逾年改元
  • 注释: “逾年”表示超过一年的时间,而“改元”是指改变年号。
  • 译文: 萧斌向王僧绰询问关于改元的事情时,王僧绰回答说:“旧有超过一年的年号,所以现在才改为‘太初’。”
  1. 诗句: 何尚之为司空前右卫率檀和之戍石头侍中营道侯义綦为征虏将军、晋陵南下邳二郡太守镇京城尚书殷仲景为侍中中护军
  • 注释: “司空”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掌管国家的重要事务或军事。“前右卫率”是官名,负责管理皇宫禁卫部队。“戍”是驻守的意思。“侍中”是官名,负责顾问和传达命令。“中护军”也是官名,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殷仲景”是人名,担任多个重要职务。
  • 译文: 何尚之被任命为司空,前右卫率檀和之被派往戍守石头城;侍中营道侯义綦担任了征虏将军、晋陵南下邳二郡太守,并镇守京城;尚书殷仲景担任侍中、中护军。
  1. 诗句: 张超之闻兵入遂走至合殿故基正于御床之所为乱兵所杀割肠刳心脔剖其肉诸将生啖之扬其头骨
  • 注释: “张超之”是文中提到的一个人物,“合殿故基”指的是合殿的旧址,“御床之所”指的是皇帝的寝床所在地。“割肠刳心”是一种极端残忍的刑罚,形容张超之遭受了极大的苦难。“脔剖其肉”意思是将他的肉切成块状。“诸将生啖之”表示将领们将其生吞活剥。“扬其头骨”是指将他的头骨抛到空中以示侮辱。
  • 译文: 张超之听到朝廷的军队入侵的消息后,逃到了合殿的旧址处,但在那里被乱兵所杀。他被折磨得极其痛苦,最后被残忍地杀害,并被展示给其他人看。
  1. 诗句: 当时不见传国玺问劭云在严道育处就取得之道育鹦鹉并都街鞭杀于石头四望山下焚其尸扬灰于江毁劭东宫斋污潴其处封高禽新阳县男食邑三百户追赠潘淑妃长宁园夫人置守冢
  • 注释: “当时”指的是当时的情况或时代。“传国玺”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丢失后会引起政治动荡。“严道育”是文中提到的一个人名,可能是一位与此事有关的人物。“都街鞭杀”是一种严厉的惩罚方式,用于羞辱和震慑犯人。“石头四望山”是地名,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焚其尸扬灰于江”指的是将他的尸体焚烧并将灰烬抛入江中。“毁劭东宫斋污潴其处”意味着破坏劭的东宫宫殿并填埋其中的水池。“封高禽新阳县男食邑三百户”表示封赏一个名叫高禽的新阳县男子,并给他三百户的食邑。“追赠潘淑妃长宁园夫人置守冢”则是追谥潘淑妃为长宁园夫人,并在她墓前设置守卫。
  • 译文: 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传国玺的丢失引发了一系列的动荡。严道育被问及其藏匿之处,并最终找到了它。道育和鹦鹉被都街鞭打致死,尸体在石头四望山下被焚烧,骨灰被抛入江中。毁坏了劭的东宫宫殿并挖开池子填平,还追封了潘淑妃为长宁园夫人并设置了守卫。

这段诗句描绘了宋文帝的儿子劭在篡位成功后的暴行以及随之而来的悲剧性结局。从他登基后的血腥杀戮到最终的死亡,反映了南朝宋末年的动荡和政治危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