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此道,忌淹污、经死丧之家,不得与人同床寝,衣服不假人,禁食五辛及一切肉。又对近妇人尤禁之甚,令人神死魂亡,生邪失性,灾及三世,死为下鬼,常当烧香于寝床之首也。
上清琼宫玉符,乃是太极上宫四真人所受于太上之道,当须精诚洁心,澡除五累,遗秽污之尘浊,杜淫欲之失正,目存六精,凝思玉真,香烟散室,孤身幽房,积毫累著,和魂保中,仿佛五神,游生三宫,豁空境于常辈,守寂默以感通者,六甲之神不逾年而降已也。子能精修此道,必破券登仙矣。信而奉者为灵人,不信者将身没九泉矣。
上清六甲虚映之道,当得至精至真之人,乃得行之,行之既速,致通降而灵气易发。久勤修之,坐在立亡,长生久视,变化万端,行厨卒致也。九疑真人韩伟远,昔受此方于中岳宋德玄。德玄者,周宣王时人,服此灵飞六甲得道,能一日行三千里,数变形为鸟兽,得真灵之道。今在嵩高,伟远久随之,乃得受法,行之道成,今处九疑山,其女子有郭芍药、赵爱儿、王鲁连等,并受此法而得道者,复数十人,或游玄洲,或处东华,方诸台今见在也。南岳魏夫人言此云:“郭芍药者,汉度辽将军阳平郭骞女也,少好道,精诚真人因授其六甲。赵爱儿者,幽州刺史刘虞别驾渔阳赵该妇也,好道得尸解,后又受此符。王鲁连者,魏明帝城门校尉范陵王伯绌女也,亦学道,一旦忽委壻李子期,入陆浑山中,真人又授此法。子期者,司州魏人,清河王傅者也,其常言此妇狂走云,一旦失所在。
《灵飞经》四十三行本
《灵飞经》四十三行本,是唐代道教经典之一。由唐代钟绍京所书,因作品未署名,元代袁桷、明代董其昌定其为唐代内府书手。该版本现仅存四十三行,共九开,每开高二十点八厘米,宽八点九厘米。本页内容如下:
字迹风格与墨彩:此墨迹本的书法在唐人写经中堪称精品,与砖塔铭一派的风格相近,但其毫锋墨彩远非石刻所能比拟。
书法鉴赏:《灵飞经》本身书法精美,在诸多唐人写经中堪比敦煌所出的精品。《灵飞经》的书法在众多唐人写经中尤为杰出,其墨迹远胜于其他石刻。
历史地位:《灵飞经》不仅在书法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历史和宗教意义也极为深远。它是道家经书,全名为《灵飞六甲经》,被奉为道教经典,并受到历代皇帝的青睐。
墨迹版收藏价值:此版本的墨迹本由于其稀有性和艺术价值,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曾获得影印授权。收藏家们争相收藏这一版本,显示了其在艺术市场上的珍贵程度。
《灵飞经》四十三行本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唐代文化及道教发展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