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六甲灵飞隐道,服此真符,游行八方,行此真书,当得其人。按四极明科,传上清内书者,皆列盟奉䞈,启誓乃宣之,七百年得付六人,过年限足,不得复出泄也。其受符,皆对斋七日䞈。有经之师,上金六两,白素六十尺,金环六双,青丝六两,五色缯各二十二尺,以代剪发歃血,登坛之誓,以盟奉行灵符,玉名不泄之信矣。违盟负誓,三祖父母,获风刀之考,诣积夜之河,运蒙山巨石,填之水津。有经之师,受䞈当施,散于山林之寒栖,或投东流之清源,不得私用,割损以赡已利,不遵科法,三官考察,死为下鬼。

诗句:

上清六甲灵飞隐道,服此真符,游行八方,行此真书,当得其人。按四极明科,传上清内书者,皆列盟奉䞈,启誓乃宣之,七百年得付六人,过年限足,不得复出泄也。其受符,皆对斋七日䞈。有经之师,上金六两,白素六十尺,金环六双,青丝六两,五色缯各二十二尺,以代剪发歃血,登坛之誓,以盟奉行灵符,玉名不泄之信矣。违盟负誓,三祖父母,获风刀之考,诣积夜之河,运蒙山巨石,填之水津。有经之师,受䞈当施,散于山林之寒栖,或投东流之清源,不得私用,割损以赡已利,不遵科法,三官考察,死为下鬼。

译文:
上清六甲灵飞隐居之道,服此真符,行走八方。行此真书的人将得到人们的帮助。按照四极明科,传授上清内书的都遵守盟约,宣誓才宣读,七百年中共有六个人得到传授。过了年限,不得再传授出去泄露秘密。接受真符时都要进行七天的斋戒准备。有精通经术的老师,送上金属六两,白色的绢布六十尺,金属环六副,青色的丝线六两,五种颜色的丝绸各二十二尺。用来代替自己剪断头发并滴血于坛上的誓言,以此表示自己要奉行灵符,玉名不能泄露秘密。违背盟约背叛誓言,他的祖先父母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他们会被风刀之考所惩罚,到积夜河边,把蒙山上的巨石运到水边。有精通经术的老师,接受神符后会将其散布在山林的寒窝处,或者投入到东流的水源头,但不能私自使用,否则就会遭到损害而无法获得利益。如果不遵守科法行事,他的祖先父母会受到三官的考察,最终死去会成为下界的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灵飞经》的传授过程和要求,强调了遵守盟约、宣誓的重要性。诗中还描述了违反盟约的后果,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后果。通过这个故事,诗人表达了对道德规范的重视和对诚信的推崇。同时,诗歌也传达了一种神秘主义的氛围,让人们对神秘的世界产生了一种敬畏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