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好驰侠,旅宦游关源。
既践终古迹,聊讯兴亡言。
隆周为薮泽,皇汉成山樊。
久没离宫地,安识寿陵园。
仲秋边风起,孤蓬卷霜根。
白日无精景,黄沙千里昏。
显轨莫殊辙,幽途岂异魂。
圣贤良已矣,抱命复何怨。

【注释】

和琅琊王依古诗:和韵。

少年好驰侠:少年时,喜欢结交江湖义气的朋友。

旅宦游关源:在外为官。关源指函谷关、崤山等关隘。

既践终古迹:既然来到了历史上有名的遗迹。

聊讯兴亡言:姑且询问关于兴盛衰亡的传说故事。

隆周为薮泽:指春秋时期,齐国境内的沼泽地(薮泽)。

皇汉成山樊:指汉代的泰山(山名,位于山东泰安)。

久没离宫地,安识寿陵园:长时间没有见过皇帝居住的地方,又怎么能认识皇帝墓地呢?

仲秋边风起,孤蓬卷霜根:秋季的边塞之风兴起,像孤零零的飞蓬一样卷动着它的根。

白日无精景,黄沙千里昏:白日无精采的景象,黄沙万里一片迷茫。

显轨莫殊辙,幽途岂异魂:明显的道路没有区别,偏僻的小路难道不是相同的灵魂?

圣贤良已矣,抱命复何怨:圣贤已经去世了,我还有什么可遗憾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寄给琅琊王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忧患,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首联“少年好驰侠,旅宦游关源。”写年轻时好结交江湖英雄,为官在外。

颔联“既践终古迹,聊讯兴亡言。”到了一个地方,便想听一些有关这个地方的历史故事。

颈联“隆周为薮泽,皇汉成山樊。”以比喻手法说,周朝是沼泽地,汉朝是泰山,都成了人世的遗迹。

尾联“显轨莫殊辙,幽途岂异魂。”用“显”和“幽”来区分道路,说虽然路不一样,但是灵魂都是相通的。

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忧虑,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