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予抱羁思,眇与日月长。
载离非宋远,谁谓河难航。
忧随积霖密,慨因朗旭彰。
负之苦不胜,即之竟无方。
如彼引鲲鱼,待尽守空梁。
天地岂私贫,运至岂固当。
既悟非形兆,兹数讵可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技巧及情感。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需审清题干,把握诗中所写之事、所抒之情、所写之物,然后逐句分析理解其意思。
“自予抱羁思,眇与日月长”,自己怀抱着羁旅的愁思,我与日月一样漫长。这是说自己身在旅途,时间过得很慢,自己很苦闷。羁旅:指旅途中的漂泊生活。“载离非宋远,谁谓河难航?”离别家乡不是很远,谁说渡河很难?诗人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异地,但并不感到孤单和害怕,因为他并不远离家乡。“忧随积霖密,慨因朗旭彰”,忧愁随着连绵秋雨越来越浓重,感慨因为晴天出现而更加明显。这里的“霖”和“旭”都是自然景象,也是诗人内心感情的象征,“忧”和“慨”则是诗人内心感情的变化过程。“负之苦不胜,即之竟无方”,背负着沉重的忧虑,不知如何是好,面对现实又感到束手无策。“如彼引鲲鱼,待尽守空梁。”如同那引大鲲鱼上钩的人,等待鱼儿被钩上后,便把它放到空空的梁上来,让鱼儿无处逃脱。这两句运用寓言,说明自己的处境是无可奈何的,只能任凭命运安排,无法改变。“天地岂私贫,运至岂固当。既悟非形兆,兹数讵可攘。”“天地”指大自然,这里指自然界的规律,“运至”指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诗人认为人应该认识客观规律,顺应它,而不是去反抗或抗拒它。“既悟非形兆”“兹数讵可攘”进一步强调自己要顺其自然,不要逆天而行。
【答案】
(1)译文:自从我怀抱着游子思归的愁绪,我与日月一样漫长。
(2)离别家乡不是很远,谁说渡河很难?我并没有被流放得太远,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罢了。
(3)忧愁随着连绵秋雨越来越浓重,感慨因为晴天出现而更加明显。
(4)背负着沉重的忧虑,不知如何是好,面对现实又感到束手无策。
(5)如同那引大鲲鱼上钩的人,等待鱼儿被钩上后,便把它放到空空的梁上来,让鱼儿无处逃脱。
(6)天地难道偏爱贫穷的人,命运到来难道一定是固定的么!既然已经觉悟到这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这些迹象难道可以抗拒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