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余轻岁月,兹也重光阴。
闺中屏铅黛,阙下挂缨簪。
禅悦兼芳旨,法言恋清琴。
一异非能辨,宠辱谁为心。
【注释】
1.法乐辞:古代一种以佛教经义为题材的乐府诗。其十:指汉乐府《法乐辞》中的第10首诗,题为“昔余轻岁月”。
2.兹:此。
3.闺中:女子卧室。屏铅黛:用铅粉抹去脸上的妆容。铅黛:指女子搽脸的化妆品,也泛指女子。
4.阙(què):皇宫前两边的高门。挂缨簪(zān):把冠带挂在房梁上。
5.禅悦:佛家语,意译为“禅悦”,指禅宗悟理后的宁静喜悦。芳旨:美好的旨趣。
6.法言:佛家语,意译为“法言”,指与佛法相关的言辞或教言。恋清琴:指喜欢弹琴的声音。
7.一异:一个不同寻常的事情。非:不是。
8.宠辱:宠爱和侮辱。心:指内心。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命运、荣辱得失的看法,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解脱的人生态度。全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开头两句:“昔余轻岁月,兹也重光阴。”意思是说,过去我轻视岁月流逝,现在则觉得光阴宝贵。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不同感受和认识。过去,他曾经认为岁月如流水般逝去,并不值得珍惜;而现在,他却发现光阴如箭,一去不复返,因此感到珍贵。这种转变,既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又展示了他对时间的珍视和尊重。
接下来三句:“闺中屏铅黛,阙下挂缨簪。”意思是说,在闺房内,女子用铅粉涂抹面庞,显得娇媚可人;而在皇宫内,她却将发髻上的缨簪摘下,以示谦逊。这里,通过描写女子在宫廷内外的不同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女性地位和身份的深刻理解。在他看来,女子在宫中受到皇帝宠爱和关注,而在家中则需要低调行事,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地位。这种观点,既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要求,也反映了诗人对女性角色的认知和评价。
接下来的两句:“禅悦兼芳旨,法言恋清琴。”则是诗人对于佛理和音乐的喜爱。他认为,佛理可以让人心灵平静、愉悦;而音乐则可以让人忘却烦恼、陶冶情操。这两种美的追求,都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的“芳旨”指的是佛教中的“清净旨趣”,即通过修行和领悟来达到内心的清净和解脱;而“法言”则是指佛教经文中的教义和言辞,代表着佛陀的智慧和教诲。诗人对于这两种美的追求,既是一种审美的选择,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最后两句:“一异非能辨,宠辱谁为心。”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命运和荣辱得失的看法。他认为,人生中的一切都是无常和变化无常的,无法用一种固定的方式来衡量和判断。同时,他也意识到,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得到还是失去,都无法真正地影响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一异”指的是不同的人生境遇和经历,而“宠辱”则是指人们的得与失、荣与辱。诗人对于这些现象的看法,既是一种哲学的思考,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咏史抒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荣辱得失的独特见解。他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认知;通过描绘女性在不同场合的形象,表达了对女性角色和地位的理解;通过欣赏佛理和音乐,展现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通过看待人生的不同境遇和经历,揭示了对于荣辱得失的淡然态度。这些观点和看法,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生和命运的深刻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