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
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

【注释】

行舟值早雾(zhú zhōu zhí zǎo wù):乘船遇到早晨的雾气。

水雾杂山烟:水汽和山中的烟雾混合在一起。

冥冥不见天:浓密的雾气,使人看不见天空。

听猿方忖岫(còng):听到猿猴叫声后才想到山峰。

闻濑始知川(xià):听见湍急的溪流声后才知道河流。濑,急流。

渔人惑澳浦:渔民被岸边的浅滩迷惑了。

行舟迷溯沿(sù yán):船在逆流中行进。

日中氛霭尽(fēn ǎi jìn):太阳出来,雾气消散。

空水共澄鲜(chéng xiān):水面清澈见底。

【赏析】

诗以“行舟值早雾”开篇,写清晨行舟时所见之景。诗人乘坐着小船行驶于江上,正值黎明前时分,四周一片朦胧,只见到一片蒙蒙的水雾和缭绕的山烟,而天空却隐隐约约地出现在前方。这时,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猿啼声,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抵达了山峰脚下。又听到激流的声音,才明白自己正在一条河面上航行。诗人用“行舟值早雾”,巧妙地点出了时间、地点和天气,并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茫然不知所从。接下来,“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冥冥”是形容雾气浓厚,遮蔽了天边;“不见天”是说视线受阻。“听猿方忖岫”,是说听到山中的猿啼声之后,才意识到已经到了山峰脚下。“闻濑始知川”,是指听到湍急的溪流声,才知道自己正在江面上航行。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当时的具体情形,又写出了诗人此时心情的微妙变化。

第三联:“渔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这里,诗人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正忙于捕鱼的渔民,他们站在岸边的浅滩上,看着眼前茫茫的水雾和缭绕的山烟,心中不免感到迷惑不解,不知道怎样才能渡过这片迷雾。诗人接着写到:“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太阳升起来了,云雾消散了,江面也变得十分清澈见底。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自己在雾中航行时的迷茫和困惑,也写出了雾散云消后的开阔景象。

这首诗是一幅描绘江上行舟遇雾的图画,画面上没有出现任何人物,但通过景物的描写,读者可以想象出船上的人在雾中迷惘的神情和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同时,这幅画又仿佛是一个无声的乐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美丽景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