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霞去日近,镇水激流分。
对影疑双阙,孤生若断云。
遏风静华浪,腾烟起薄曛。
虽言近七岭,独立不成群。
【注释】
- 侵霞去日近:侵蚀了霞光的太阳越来越接近。
- 镇水激流分:镇守住水流使之激荡分开。
- 对影疑双阙:影子好像在对着两阙。
- 孤生若断云:独自生长像断了的云。
- 遏风静华浪:阻碍风吹使水面平静。
- 腾烟起薄曛:升起的烟雾轻拂着微茫的黄昏。
- 七岭:指七岭山,这里泛指高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大历五年(770)春登七岭时所作。七岭在江西宜丰县西南,为赣、闽、粤交通要道。此诗写登山所见,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首联两句,写山色之美。“侵霞”,指山巅被朝霞所染。“去日近”,指夕阳西下,天边余晖映红山巅。“镇水激流”,指山势高峻,水流激荡。“断云”句以拟人化手法写山石之孤峭,似有云彩为之断裂。
次联两句,写山形之奇。“双阙”,即双阙山,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境内,主峰海拔198米,因山顶两块巨石酷似双阙而得名。“孤生若断云”,写山石之孤立,好似天上的云彩断裂而飘落,形象生动传神。
第三联两句,写山态之险。“遏风”,阻挡风势。“静华浪”,写山势如波涛般起伏,又似风止浪静。“腾烟”,指山势之高耸,升腾的烟雾轻拂着微茫的黄昏,给人以无限遐想。
第四联两句,写山境之幽深。“虽言近七岭”,言及七岭,但并非实指,而是泛指群山。“独立不成群”,写出诗人独自登临的孤独感。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幽,格调清新俊爽,不拘泥于传统律诗的束缚,显示出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