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掩江皋,青满平地芜。
长夜亦何际,衔思久踟蹰。
企余重兰贝,清才富金瑜。
独艳始东山,擅丽终西都。
云精无永滞,水碧岂雁濡。
属我兹景半,赏尔若光初。
折麻异离群,纫蕙非索居。
频赠既雅歌,还怀谅短书。
诗句释义:
- 白露掩江皋,青满平地芜。
- “白露”指的是秋初的露水,通常出现在农历的九月初八,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江皋”指的是江边的高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青满平地芜”描述的是田野上覆盖着一层青色的植物,而“芜”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未被完全收割的庄稼或野草。整句诗描绘了秋天田野的景象,其中包含了露水、江边高地、青草和未收割的庄稼或野草。
- 长夜亦何际,衔思久踟蹰。
- “长夜”指的是漫长的夜晚,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对某个人的思念之情持续了很长时间。“际”在这里可能表示时间的一个阶段或瞬间。“衔思久踟蹰”描述了诗人长时间沉思的状态,他的内心充满了思念之情,以至于他在长时间的夜晚中徘徊不前,无法前进。这反映了诗人对某个人深切的思念。
- 企余重兰贝,清才富金瑜。
- “企余”在这里可能表示仰望、期盼的意思。“重兰贝”可能指的是珍贵的兰花或者贝壳,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诗人对某人的珍贵情感。“清才富金瑜”描述了诗人具有高尚的品质和才能,这里的“金瑜”可能指的是珍贵的品质或者才能。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某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其高尚品质或才能的赞美。
- 独艳始东山,擅丽终西都。
- “独艳”可能指的是独特而美丽的事物或人。“始东山”可能指的是开始于东方的山脉,这里可能用来象征新的开始或起点。“擅丽终西都”描述的是某物或某人在东方的开始之后,逐渐变得美丽并最终到达西方的都城。这可能象征着某种过程或经历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转变和发展。
- 云精无永滞,水碧岂雁濡。
- “云精”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云上的精华或者云中的精华。“永滞”可能指的是永久的停留或者停滞。“水碧岂雁濡”描述了清澈的水不会使大雁沾湿羽毛,这里可能用来比喻某种东西或行为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其本质或功能。整句诗表达了一种坚持和不变的信念,即某种东西或行为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失去其本质或功能。
- 属我兹景半,赏尔若光初。
- “属我兹景半”可能指的是属于我的这个场景的一半或一半的时光。“赏尔若光初”描述了欣赏你就如同欣赏初升的光芒一样美好。这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某人的赞美之情,认为某人在某个时刻或某个场合下显得格外美好,如同初升的光芒一样令人愉悦。
- 折麻异离群,纫蕙非索居。
- “折麻”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折断芦苇来编织成麻线。“异离群”可能指的是与众不同或与群体不同的地方。“纫蕙非索居”描述了通过采摘蕙花来编织成蕙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并不是因为需要居住的地方而进行的。整句诗表达了诗人追求与众不同或独特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进行的。
- 频赠既雅歌,还怀谅短书。
- “频赠”可能指的是频繁地赠送或赠送礼物的意思。“既雅歌”描述的是已经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还怀谅短书”描述了虽然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和感情,但仍然心怀遗憾或不满。整句诗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频繁的赠送和表达爱意的动作,又有对自己意图未能实现或感到遗憾的心情。
译文:
郊外望秋,白露覆盖江皋,青草填满大地。
漫长的夜晚,何时才能结束,心中充满思念久久徘徊。
仰望天空的北斗星,才华横溢,像金子一样闪耀。
独自美丽始于东山,最终辉煌于西都。
云彩中的精华永不停滞,清水如何能沾染大雁。
属于我的场景只有一半,欣赏你就像初升光芒。
折断芦苇编织成麻绳,采摘蕙花编织成蕙草,不是为了居住之所。
频繁赠送已用诗歌表达的爱意,心中仍怀遗憾短小的书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季节变换和自然美景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对秋天田野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某个人的深情怀念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情感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