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素景兮白日出之蔼蔼。
吾将弭节于江夏。
见杜若之如大。
结雕鳞以成车。
悬杂羽而为盖。
草色绿而马声悲。
欷沿油以流带。
【注释】
山中楚辞六首其一:指屈原的《离骚》中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一段。
弭节:停止车马,止住马。弭,止也。
杜若:一种香草名,即泽兰。又名“江蓠”。
大:大如。
雕鳞:刻有花纹的鱼甲。这里指装饰华丽的车子。
杂羽:鸟兽羽毛。这里比喻车上的帷幕。
盖:车篷。
油:通“旒”,用五彩丝绳结成的装饰物。这里指车前悬挂的流苏。
【赏析】
这是屈原《离骚》中的开头一段。诗人以“青春素景”起兴,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春日景色:早晨的阳光和煦明媚,万物欣欣向荣,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欲乘着这美好的时光,到江夏地区去游历的心情。他希望在这里见到美丽的杜若,欣赏它那硕大的花朵;乘坐雕饰花纹的车箱,驾着装饰华丽的车子;车上挂着五彩缤纷的帷幕,披挂着五色斑斓的羽毛;驰骋于绿草如茵的原野,听着马儿那悲壮的嘶鸣声,心中不禁感慨万分,泪水沿着油饰的流苏滴落下来。此诗表现了诗人向往美好、追求光明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