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登朝日,终军对奏年。
校文升广内,抚剑入崇贤。
奇才殊艳逸,将别更留连。
驱车命铙管,拱坐面林泉。
池寒稍下雁,木落久无蝉。
露浸山扉月,霜开石路烟。
高谈无与慰,迟尔报华篇。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汉文帝时,任太中大夫,后升为廷尉。他主张削弱诸侯王的封国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诸侯王和大臣结党营私。文帝采纳其意见,颁布除授官爵令,实行“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最后废除了封国制。《汉书·贾谊传》记载:“贾谊年少,以文为赋,欲以风指皇帝,天子善之。”

终军(公元前?-前139),西汉人。少年时好学,十八岁入太学。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上书言治乱之道,得到汉武帝赏识。征为博士,拜为侍中,任长沙王太傅。因上疏请汉武帝停止巡游四方,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长安,拜为谒者,再任谏议大夫。终军为人忠直耿介,敢于犯颜直谏,曾上书批评武帝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引起武帝不满。终军在长沙时,常登临城楼而作赋《七谏》,抒发忧愤之情。

校文:古代学校设书库、文庙等,学生读书学习的地方叫文庠;学校教授经籍典籍,培养人才的地方叫广内;校文即教学生学习经史百家之书。

抚剑:握着剑柄,表示将要有所作为的样子。

奇才殊艳逸:指贾谊、终军等人具有非凡的才能和出众的风采。

将别:将要分别。

驱车命铙管:用鼓乐声为队伍送行。

拱坐面林泉:坐在山林泉边,面朝山水。

池寒稍下雁,木落久无蝉:池塘寒冷,飞鸟已往南方避寒;草木凋零,知了也不再鸣叫。

露浸山扉月,霜开石路烟:夜幕降临,月光洒满山门;白雾弥漫,道路如烟。

高谈无与慰,迟尔报华篇:纵有雄辩滔滔之言也难以慰藉离别时的伤感;你早日寄回大作,我将倍感欣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友人袁朗的告别之作。首联点出时间、地点,交代了送别的具体场景。颔联写友人的才学和气质不凡,表现了对友人的赞美。颈联描写友人将要离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心情。尾联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既写出了友人离去时作者内心的伤感,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