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端虽非譬,至妙安可量。
要知同罔象,然始见毫芒。

【注释】:棘端:指山崖上的棘刺。罔象:传说中的神兽,形状像牛,有角。毫芒:形容极小的毛尖儿。比喻事物之微小。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回答友人江革的来信时所写的回信。诗的前两句写回信的用意:即使棘刺再尖锐,也比不上大象的角,因为大象的角大而长。接着写回信的内容,即要说明自己对“罔象”和“毫芒”的见解。最后两句写回信的目的:如果连“罔象”和“毫芒”都不能够认识,那就根本谈不上认识其他的事物了。

此诗采用反诘的形式,表达作者对友人的劝勉之意。诗中以“棘端虽非譬”,表明自己的意见与对方的意见相异,这是第一层意思;“至妙安可量”,表示自己的见解高明无比,不可估量,这是第二层意思。“要知同罔象,然始见毫芒。”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只有明白了象和罔的关系,才能够认识到毫和芒。所以,“罔象”和“毫芒”是认识的出发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