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功播祧墠,七德陈武悬。
展事昌国图,息兵由重战。
皇情咨阅典,出车迨辰选。
饰徒映寒隰,翻绥临广甸。
飒杳佩吴戈,参差腰夏箭。
风旆舒复卷,云霞清似转。
轻舞信徘徊,前歌且遥衍。
秋原嘶代马,朱光浮楚练。
虹壑写飞文,岩阿藻馀绚。
发震岳灵从,扬旌水华变。
凭高训武则,中天起遐眷。
凤盖卷洪河,珠旗扫长汧。
方待翠华举,远适瑶池宴。
诗句释义与翻译: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诗
这首诗是一首应征的诗歌,内容涉及古代战争、军事训练和皇帝的决策。下面是对每句的逐词解读:
- 九功播祧墠,七德陈武悬。
- 注释: 这里提到的“九功”和“七德”指的是古代帝王的德行与武功。 “播”意为广泛地传播,而“墠”在此处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象征。 “武悬”可能指悬挂的兵器。
- 译文: 古代帝王的九种功德和七种英勇事迹被广泛传播和展现。
- 展事昌国图,息兵由重战。
- 注释: “展事”可能是指展示国家的战略和事务,“昌国图”则意味着繁荣和发展国家的事业。 “息兵”指停止战斗,“重战”可能是指频繁的战斗状态。
- 译文: 通过展示国家的战略和事务来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战争。
- 皇情咨阅典,出车迨辰选。
- 注释: “皇情”代表皇帝的情感或意愿,“咨阅典”指的是查阅典籍或历史记录。 “出车”指的是出征,“迨辰选”可能是指选择合适的将领出征。
- 译文:皇帝深思熟虑并查阅典籍,挑选合适的将领进行征战。
- 饰徒映寒隰,翻绥临广甸。
- 注释: “饰徒”可能是指装备士兵,“影”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反射。 “寒隰”指荒凉的地方,“翻绥临广甸”形容军队在广阔平原上的壮观场面。
- 译文: 士兵们装备整齐,映照着荒凉的土地,展现出雄壮的军容在广阔的平原上。
- 飒杳佩吴戈,参差腰夏箭。
- 注释: “飒杳”形容声音遥远,“佩吴戈”指的是佩戴吴国的长矛。 “参差”可能是指不整齐,“腰”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佩戴。 “夏箭”可能指的是夏天用的箭矢。
- 译文: 远处传来低沉的鼓声,士兵们腰间挂着吴国的长矛,穿着不同样式的短衣。
- 风旆舒复卷,云霞清似转。
- 注释: “风旆”指飘扬的旗帜,“舒复卷”描述旗帜随风起伏的动作。 “云霞”指天空中的云彩和彩霞,“清似转”形容它们清澈且旋转的样子。
- 译文: 随风飘扬的旗帜时而舒展时而收卷,天空中的云彩和彩霞也像旋转一样清晰可见。
- 轻舞信徘徊,前歌且遥衍。
- 注释: “轻舞”指轻盈的舞蹈,“徘徊”形容舞蹈时身体的轻微转动。 “前歌”可能是指歌唱,“且遥衍”指歌声悠扬,仿佛延伸开来。
- 译文: 舞蹈轻盈,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歌曲悠扬,仿佛在远方回响。
- 秋原嘶代马,朱光浮楚练。
- 注释: “秋原”指秋天的原野,“嘶代马”可能是指代马因秋风吹动而嘶叫。 “朱光浮楚练”形容秋天原野中红光照耀的景象,如同红色的绸缎漂浮在空中。
- 译文: 原野上,代马因秋风起而嘶鸣,秋天的原野被红色的阳光照射得如同漂浮的红色绸缎般耀眼。
- 虹壑写飞文,岩阿藻余绚。
- 注释: “虹壑”指彩虹下的山谷,“写飞文”形容文字如飞一般流畅自然。 “岩阿”指山间的岩石,“藻余绚”形容这些岩石上的苔藓色彩斑斓,犹如绚丽的装饰。
- 译文: 在彩虹下的山谷中,文字如飞鸟穿梭一般自然流畅,山间的岩石上苔藓繁茂,色彩斑斓如同华丽的装点。
- 发震岳灵从,扬旌水华变。
- 注释: “发震岳灵从”意为从山岳中发出的力量,象征着强大和威严。 “扬旌水华变”形容旌旗在水中飘扬,水面上泛起波纹,呈现出美丽多变的景象。
- 译文: 从雄伟的山岳中汲取力量,旗帜在水面上飘扬,水波荡漾,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 凭高训武则,中天起遐眷。
- 注释: “凭高”指站在高处,“训武则”意为教导和规范军队的行为。 “中天”可能指天空的中心位置,“起遐眷”意为激发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 译文: 站在高处向军队传授纪律和规范的重要性,激励着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 凤盖卷洪河,珠旗扫长汧。
- 注释: “凤盖”指凤凰一样的车盖,“卷洪河”意为席卷洪水般的力量。 “珠旗”指镶有珍珠的旗帜,“扫长汧”形容旗帜横扫整个区域,覆盖范围极广。
- 译文: 凤凰般的车盖席卷洪流般的力量,珍珠般的旗帜横扫长距离区域。
- 方待翠华举,远适瑶池宴。
- 注释: “翠华”通常指的是皇后乘坐的绿色车辆,这里可能用来指代皇家出行时的豪华车队。 “瑶池宴”指在瑶池举行的盛大宴会,这是一种比喻用法,形容非常豪华的聚会。
- 译文: 等待着皇后乘坐的绿色车辆(翠华)出发,远赴瑶池参加盛大的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