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创洪业,大同登颂声。
开元洽百礼,来仪奏九成。
申锡南山祚,赫赫复明明。
【注释】:
- 明君:贤明的君主。创洪业:创立伟大的功业。
- 大同:指太平盛世。登颂声:受到歌颂。
- 开元:指唐玄宗开元年间。洽百礼:广泛地施行各种礼仪。来仪:指前来参加典礼的人。奏九成:献上九成的礼数。
- 申锡:赏赐。南山祚:赐给南山的福运。赫赫:光明的样子,形容威武显赫。复明明:又显得辉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佚名所作的《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中的第六首。诗中通过赞美明君的功绩,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平繁荣的美好愿望。
首句“明君创洪业”,描绘了明君开创伟大事业的情景。明君是贤明的君主,他们具有远见卓识和卓越的领导力,能够开创伟大的事业。这里的“创洪业”即指创立伟大的事业,强调了明君的重要性。
次句“大同登颂声”,表达了太平盛世的景象。大同是指太平、安定的社会,登上这样的社会才能听到歌颂的声音。这里的“登颂声”既指听到歌颂的声音,也象征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第三句“开元洽百礼”,描绘了开元年间广泛施行各种礼仪的情景。开元是唐玄宗年号,这里指的是开元年间的政治清明、法治昌盛。而“洽百礼”则强调了开元年间广泛施行各种礼仪的情况,体现了当时的繁荣与稳定。
第四句“来仪奏九成”,描绘了前来参加典礼的人献上九成的礼数。这里的“来仪”指的是前来参加仪式的人,“奏九成”则是献上九成的礼数,强调了典礼的隆重与庄严。
最后一句“申锡南山祚”,描绘了赏赐南山的福运,并使它更加辉煌。这里的“南山祚”指的是赐给南山的福运,而“申锡”则是赏赐的意思。通过这一行为,不仅增强了南山的福运,还使其更加辉煌璀璨。
整首诗通过对明君创洪业、大同登颂声、开元洽百礼、来仪奏九成以及申锡南山祚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盛世太平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平繁荣的美好祝愿。同时,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