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访名岳,处处必留连。
遂至一岩里,灌木上参天。
忽见茅茨屋,暧暧有人烟。
一士开门出,一士呼我前。
相看不道姓,焉知隐与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留赠山中隐士》或《寻隐者不遇》。下面是逐句的释义与赏析:

  1. 行行访名岳 - 行走间,我拜访着那些闻名遐迩的美丽山峰。
  2. 处处必留连 - 在每一个地方都逗留,不愿离开。
  3. 遂至一岩里 - 然后到达了一个山洞之中。
  4. 灌木上参天 - 在丛生的灌木丛上方,树冠高耸入云。
  5. 忽见茅茨屋 - 突然看到一间用茅草搭建的屋子。
  6. 暧暧有人烟 - 屋内透出温暖的光亮,有人影存在。
  7. 一士开门出 - 那位隐士打开门走出来迎接我。
  8. 一士呼我前 - 另一位隐士向我招呼,让我上前。
  9. 相看不道姓 - 我与隐者彼此对视,竟然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名字。
  10. 焉知隐与仙 - 你怎么知道这位隐士就是一位仙人呢?

译文

我四处探访名山大川,每到一处都要流连忘返。最后来到一个山洞里,发现灌木丛上长满了大树,枝叶遮天蔽日。忽然间,我看到一间用茅草盖顶的小房子,里面有温暖的光线透出来,还有人的气息。一位隐士打开门欢迎我,另一位也呼唤我前来。我们相互凝视,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身份,不知道他是一位隐士还是仙人。

赏析

这首《留赠山中隐士》体现了杜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的“行行访名岳”描绘了作者对名山大川的探寻,而“处处必留连”则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无以言表的留恋。进入山洞后,作者发现了茂密的植被以及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家,这样的场景展现了隐士简朴而宁静的生活方式。诗中的人物虽然未显真名,但通过对话和行动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隐士的热情好客和对杜甫的友好态度。

杜甫通过这首诗不仅传达了对隐者生活的羡慕,还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和个人价值观念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哲理,通过对自然和隐者的观察,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