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规矩。
乃据石稚,言藏金斧。
方□深雪,载调淮雨。
乐驾中和,诗同下武。
【注释】:
- 释奠应令诗:皇帝命令举行祭祀太祝、太史、博士等官员的仪式,称为“释奠”。《周礼·春官宗伯》有“以祀乐舞事”及“大祭祀,赞玉几于主”等规定。此诗为应释奠之令而作,故称“释奠应令诗”。
- □□□□:四字句,句式整齐。
- □付规矩:意为依循规范。
- 乃据石稚:石稚是石鼓,古代刻在鼓上的铭文记录古代的礼仪制度和重大事件。这里指依照石鼓上的规矩。
- 言藏金斧:意指依据规矩行事。
- 方□深雪:即方丈深雪。方丈,古代计算长度单位之一,一里见方的地面是一丈。深雪,指积雪深厚。
- 载调淮雨:载,动词。调,指调节。淮雨,淮河一带的雨水。
- 乐驾中和:乐,乐意;驾,指帝王的车驾;中和,指适中和谐。
- 诗同下武:诗歌与《诗经》中的《下武》相同,《下武》是《诗经》中的一篇诗篇名。
【赏析】:
这是一首应令诗,其内容大意是说:按照石鼓上所规定的规矩,来制作乐器,并且依据这个规矩来行事,就像乐官们乐意地驾驭着车驾,使音乐达到和谐,诗歌也像《诗经·下武》一样美好。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详,但从内容上看,它似乎是为了适应祭祀太祝、太史、博士等官员的仪式所作。这些官员都是掌管礼仪和记录历史的专家,他们的工作非常重要。《周礼·春官宗伯》中记载了他们的职责:“以祀乐舞事”,可见祭祀活动是需要音乐伴奏的。因此,这首诗可能是在祭祀太祝、太史、博士时所作,用来歌颂他们的功绩。
诗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是对石鼓的描述,后八句则是对石鼓制作和使用的描述。其中,“乃据石稚,言藏金斧”一句表明了制作乐器的规矩是以石鼓为准绳的。“方丈深雪,载调淮雨”一句则描绘了石鼓的形态和作用,以及它如何调节淮河地区的气候,使之变得温暖宜人。这两句既展示了石鼓的外观,又暗示了石鼓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八句则是对石鼓制作的赞美。“乐驾中和,诗同下武”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石鼓制作工艺精湛的赞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古代音乐和诗歌艺术的热爱。这两句既展现了石鼓的艺术价值,又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