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正位,人伦肇甄。
爰制夫妇,统业承先。
虽曰异族,气犹自然。
生则同室,终契黄泉。(一章)
封生令达,卓为时彦。
内协黄中,外兼三变。
谁能作配,克应其选。
寔有华宗,挺生淑媛。(二章)
京野势殊,山川乖互。
乃奉王命,载驰在路。
公务既弘,私义获著。
因媒致币,遘止一暮。(三章)
率我初冠,眷彼弱笄。
形由礼比,情以趣谐。
欣愿难常,影迹易乖。
悠悠言迈,戚戚长怀。(四章)
时值险屯,横离尘网。
伏锧就刑,身分土壤。
千里虽遐,应如影响。
良嫔洞感,发于梦想。(五章)
仰惟亲命,俯寻嘉好。
谁谓会浅,义深情到。
毕志守穷,誓不二醮。
何以验之,殒身是效。(六章)
人之处世,孰不厚生。
心存于义,所重则轻。
结愤钟心,甘就幽冥。
永捐堂宇,长辞母兄。(七章)
这首诗是咏贞妇彭城刘氏的,诗中赞美了刘氏守节不屈的精神。
首先看第一章:
“两仪正位,人伦肇甄。” 这里指的是天地万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人类社会也是建立在伦理道德的基础上。
“爰制夫妇,统业承先。” 在这里,诗人描述了古代的夫妻制度,认为这种制度可以继承并延续下去。
“虽曰异族,气犹自然。” 虽然人们可能来自不同的民族,但人们的气质和本性却是自然形成的,不受外界影响。
“生则同室,终契黄泉。” 在这里,诗人描绘了一对夫妇在生前就生活在一起,死后也能在黄泉相会的情景。
第二章:
“封生令达,卓为时彦。” 在这里,诗人称赞了那些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他们是社会的楷模,值得尊敬和学习。
“内协黄中,外兼三变。” 这里的“黄中”指的是人的中心思想或核心价值观,而“三变”则可能指的是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或变化。
“谁能作配,克应其选。” 在这里,诗人询问谁能与这样的人相匹配,并能够符合他们的要求。
“寔有华宗,挺生淑媛。” 在这里,诗人赞扬了那些出身于高贵家庭的女性,她们天生丽质,才貌双全。
第三章:
“京野势殊,山川乖互。” 在这里,诗人描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乃奉王命,载驰在路。” 在这里,诗人表明自己是为了执行王命而行动。
“公务既弘,私义获著。” 在这里,诗人赞扬了那些为了公共利益而努力工作的人。
“因媒致币,遘止一暮。” 在这里,诗人描述了通过媒人和礼物来达成婚姻的情况。
第四章:
“率我初冠,眷彼弱笄。” 在这里,诗人描述了自己开始成年礼和对他人成年礼的关怀。
“形由礼比,情以趣谐。” 在这里,诗人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以及情感的和谐。
“欣愿难常,影迹易乖。” 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很难实现,而自己的行为和影子也会随之改变。
第五章:
“时值险屯,横离尘网。” 在这里,诗人描述了当前社会环境的艰难险阻,以及人们面临的困境。
“伏锧就刑,身分土壤。” 在这里,诗人描绘了那些因为犯错而被判处死刑的人被处决的场景。
“千里虽遐,应如影响。” 在这里,诗人表示虽然距离遥远,但事情的影响是巨大的。
“良嫔洞感,发于梦想。” 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那位女性深深的同情和感慨。
第六章:
“仰惟亲命,俯寻嘉好。” 在这里,诗人表示要遵循祖先的命令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谁谓会浅,义深情到。” 在这里,诗人强调了友谊的深度和真诚的情感。
“毕志守穷,誓不二醮。” 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决心。
“何以验之,殒身是效。” 在这里,诗人用自己的死亡作为证据来证明他的决心和承诺。
第七章:
“人之处世,孰不厚生。” 在这里,诗人表示人们都应该关注生命的重要性。
“心存于义,所重则轻。” 在这里,诗人强调了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
“结愤钟心,甘就幽冥。” 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内心的愤怒和决心。
长辞母兄。” 在这里,诗人表示他将永远离开这个世界并与家人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