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旗喜旦晴,猎马向山横。
石关鱼贯上,山梁雁翅行。
雪平寻兔迹,林丛听雉声。
马嘶山谷响,弓寒桑柘鸣。
闻弦鸟自落,望火兽空惊。
无风树即正,不冻水还平。
谁知茂陵下,愿入雎阳城。
伏闻游猎诗
虞旗喜旦晴,猎马向山横。
石关鱼贯上,山梁雁翅行。
雪平寻兔迹,林丛听雉声。
马嘶山谷响,弓寒桑柘鸣。
闻弦鸟自落,望火兽空惊。
无风树即正,不冻水还平。
谁知茂陵下,愿入雎阳城。
诗词赏析
《伏闻游猎诗》是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描绘了游猎中的景象和情感体验。诗中的“虞旗喜旦晴”,表达了作者对晴朗天气的欣喜;“猎马向山横”则生动地描绘了打猎时的雄壮场面。通过这些诗句,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游猎活动的热爱与兴奋。
关键词解释:
- 虞旗:指古代的一种旗帜,此处可能用于引导或标志狩猎的开始。
- 旦晴:早晨晴朗,通常预示着一天的好天气。
- 猎马:参与狩猎的马匹,象征着活力与力量。
- 山横:形容山势陡峭或宽广。
- 石关:关卡、障碍,可能是打猎时必须通过的地方。
- 鱼贯:形容队伍整齐有序,像鱼一样排列前进。
- 山梁:山坡上的小路或桥梁,是行进路线的一部分。
- 雁翅行:比喻队伍行进的方式,如同大雁展翅飞翔。
- 雪平:积雪覆盖的地面,为狩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雉声:指野鸡的叫声,增添了山林的神秘气氛。
译文及注释:
虞旗喜旦晴。 猎马向山横。
石关鱼贯上。 山梁雁翅行。
雪平寻兔迹。 林丛听雉声。
马嘶山谷响。 弓寒桑柘鸣。
闻弦鸟自落。 望火兽空惊。
无风树即正。 不冻水还平。
谁知茂陵下, 愿入雎阳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游猎活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狩猎场景。从早晨到傍晚,从山岭到平原,再到树林深处,每一个环节都被诗人细腻地捕捉并表达出来。通过使用象征性的词汇,如“虞旗”、“猎马”、“山横”等,诗人不仅创造了一个视觉和听觉丰富的画面,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活力的狩猎氛围。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文人不得不寻找一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游猎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理调节的手段。《伏闻游猎诗》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它不仅是对狩猎活动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