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云榆荚晚,烧薙杏花初。
滮池侵黍稷,谷水播菑畲。
六月蝉鸣稻,千金龙骨渠。
含风摇古度,防露动林于。
【注释】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十首:应诏而作的《奉和永丰殿应制》十首。
兴云榆荚晚,烧薙杏花初:指春末夏初时节。榆荚,榆树的花。
滮池侵黍稷:水淹没了庄稼。滮池,即陂池。
谷水播菑畲:谷水灌溉农田。
六月蝉鸣稻,千金龙骨渠:六月里蝉声阵阵,稻田里金黄一片。龙宫渠,即龙骨渠。
含风摇古度:风吹过古老的渡口。
防露动林于:防止露水打湿了树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应诏所作之咏物诗。诗人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加以描绘,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情态与意趣。
“兴云榆荚晚,烧薙杏花初。”起句写春末夏初的天气。榆荚、杏花,都是春天的景物。但这里却把“早”与“晚”, “初”与“烧”相对举,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化。
“滮池侵黍稷,谷水播菑畲。”这两句是写水淹庄稼的情景。“滮池”,“谷水”都是地名,也是特指。“侵”、“播”二字用得非常准确,写出了水势的汹涌、波涛的壮阔。
第三联写到六月的蝉鸣稻、龙宫渠:“六月蝉鸣稻,千金龙骨渠。”“千金”二字用得极为恰当。夏天,蝉声阵阵,稻叶沙沙作响,这是夏天的典型声音。“龙骨渠”则是引文,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派蒙恬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入侵。“千金龙骨渠”就是用来防御匈奴入侵的长渠,所以用“千金”来形容它的价值。“防露动林于”,则写到了水的滋润与林木的茂盛。
每联六字,对仗工整。前二联写景,中间两联写事,后两联写人。前二联写景中又各具特点。如第一句中的“晚”、“初”二字,第二句中的“焚”、“初”二字,都写出了时间推移与景物变化的意蕴;第三联中的“侵”“播”二字,第四联中的“动”字,则突出了水流的动态,使整个诗句充满了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