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循短绠,方欲问长沮。
茂陵体犹瘠,淮阳疾未祛。
翻疑承毒水,忽似遇昌菹。
汉阳嗟欲尽,咎繇惧忽诸。

自怜循短绠,方欲问长沮。

茂陵体犹瘠,淮阳疾未祛。

翻疑承毒水,忽似遇昌菹。

汉阳嗟欲尽,咎繇惧忽诸。

诗词原文:

自怜循短绠,方欲问长沮。

茂陵体犹瘠,淮阳疾未祛。

翻疑承毒水,忽似遇昌菹。

汉阳嗟欲尽,咎繇惧忽诸。

注释说明:

  1. “自怜循短绠”:诗人通过自我怜悯的表达,暗示自己处境艰难,如同手持短小的绳索,难以伸展或达到预期的目的。

  2. “方欲问长沮”:这里的“长沮”象征着智者或者有见识的人,诗人在寻求智慧和指导,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3. “茂陵体犹瘠”:茂陵指的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这里用来形容身体的虚弱或者精神的不振,暗示身体或精神状态的不佳。

  4. “淮阳疾未祛”:淮阳指的是古代地名,可能是诗人所指代的地方病或者疾病,表达了疾病尚未痊愈的意思。

  5. “翻疑承毒水”:此处“毒水”比喻不良的影响或环境,诗人可能因为身处不利环境而感到疑惑和不安。

  6. “忽似遇昌菹”:昌菹是一种食物,可能象征着某种困境或困境中的食物,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境遇的无奈感。

  7. “汉阳嗟欲尽”:汉阳可能是诗人所在地区的名字,这里表示对结束或消亡的哀叹,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终结的感觉。

  8. “咎繇惧忽诸”:咎繇是古代传说中的贤人,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引用典故,表达了对贤人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自怜”“方欲问长沮”开篇,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渴望求助的心情。接着,诗人通过“茂陵体犹瘠”,形象地描绘了自身的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担忧和忧虑。而后几联,诗人通过“翻疑承毒水”,“忽似遇昌菹”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在复杂环境中的迷茫和无助。最后两联,诗人通过对“汉阳”和“咎繇”的描述,展现了对人生无常和历史人物智慧的感慨,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历史的敬畏。整体上,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生活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