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以诚,郁以清。
山罍举,沈齐倾。
惟尚飨,洽皇情。
降景福,通神明。
【注释】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是西周时期的一首祀神之乐。此诗以“云门舞”为内容。《礼记·王制》:“天子听治,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流。”这里的“云门舞”,就是瞽(盲人)、瞍(眼瞎的人)所献的乐舞。《汉书·礼乐志》:“《云门》、《大卷》,殷先祖之乐也。”注:“《云门》,舜乐也;《大卷》,禹乐也。皆先祖之乐。云门者,言其舞云门也。云门,舜乐名也。”
【赏析】
此诗描写了在祭祀活动中,人们向神灵献上诚心诚意,祈求神灵降福,保佑国家和人民平安顺利的景象。
“云门舞献以诚,郁以清。”云门舞是盲人瞽人和瞍人共同表演的舞蹈,他们通过舞蹈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他们的舞蹈充满了真诚和热情,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对神灵的敬畏和虔诚。
“山罍举,沈齐倾。”山罍是指古代的酒器,沈齐是指将酒倒入杯中的动作。这句话描述了人们在祭祀活动中,将酒献给神灵的场景。他们举起山罍,倾倒着美酒,祈求神灵能够接受他们的祭品,赐给他们福禄。
“惟尚飨,洽皇情。”这是祈祷词的一部分,意思是希望神灵能够享用这些祭品,满足他们的愿望。同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敬仰之情,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庇护和保佑。
最后一句“降景福,通神明”,则是祈愿神灵降下吉祥的福气,让神灵能够通达无阻地传达到人间。这是对神灵的崇敬和期待,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和人们的祈祷行为,展现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祈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