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肃清庙,岩岩寝门。
欹器防满,金人戒言。
应朄悬鼓,崇牙树羽。
阶变升歌,庭纷象舞。
闲安象设,缉熙清奠。
春鲔初登,新萍先荐。
僾然入室,俨乎在位。
凄怆履之,非寒之谓。
【注释】
- 清庙:指宗庙。肃肃,恭敬的样子。岩岩,庄重的样子。寝门:宗庙的门。欹器防满,金人戒言:欹器的盖子被水装满了会倾斜,所以用来警戒不要自满;金人的头是金属的,可以发出声音,用来警戒不要说话多。应朄(yì)悬鼓,崇牙树羽:当听到悬挂在门前的战鼓时,就要想到军队随时准备出发;看到朝廷上的旌旗和羽毛时,就要想到国家需要用兵。朄(yì),悬挂。崇,高。树,树立。
- 阶变升歌:台阶上奏乐声高而缓。阶变,台阶上。升歌,奏乐声高而缓。庭纷象舞:庭院中乐舞纷杂。庭,庭院。象舞,舞蹈。
- 闲安象设:把仪仗、乐器等摆放整齐。闲,安放。安,安置,摆好。
- 缉熙清奠: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缉,整顿,整治。熙,光明。
- 春鲔(wěi)初登:春天刚刚捕来的鱼。鲔,一种鱼。春鲔,春季刚捕获的鱼。新萍先荐:新采摘的萍叶要最先献祭。新萍,新采摘的荷叶或浮萍。荐,进献。
6.僾然入室:心情忧郁,好像进了屋一样。僾然,心情忧郁的样子。
7.俨乎在位:庄重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俨,庄重的样子。
8.凄怆履之:凄凉悲伤地走进去。履(lǚ),进入。
【赏析】
这首诗是周代宗庙歌舞诗。《左传·隐公元年》:“大子生,而不能辩也……公问及之,对曰:‘古者重国,其义何?’公以告姜氏,遂如大寝,陈器而践祚。”郑玄注:“践,犹升也。”杜预释《左传》为“践阼”,谓践履天子之位,即即位的意思。此诗当为《周颂》。
第一首写祭祀宗庙时的音乐与舞蹈场面:音乐声调悠扬缓慢,舞蹈动作轻盈优美。第二首描写祭祀时的仪仗、乐器等物事排列得整整齐齐;然后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祭祀前奏乐,祭祀后撤除乐钟,最后进献各种食品和物品。第三首写祭祀时的心情:由于心情忧郁,好像进了屋子一样;然后庄重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第四首写祭祀时的悲哀之情:凄凉悲伤地走进去。全诗表现了古代宗庙祭祀的隆重气氛和庄严肃穆的气氛。《毛诗序》说此诗“美文王受命,作邑于岐”,可能是指文王在成邑接受禅让之事。《毛传》解释“应朄悬鼓,崇牙树羽”一语云:“应朄者,应闻悬鼓之声而警惧也。崇牙者,尊崇其牙也。”“朄”,同“悚”。郑玄笺云:“应朄悬鼓,言有警惧之心也;崇牙树羽,言尊崇其牙也。”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应朄者,谓听于门之外,若悬鼓之音,而心惊惕也。”所谓“悬鼓”,就是悬挂在门上的战鼓。“朄”,通“悚”,恐惧之意。“崇”,尊崇。“树”,树立。“牙”,古代的一种乐器,形似象牙,用五色丝绳缠束而成,用以指挥乐队进退。“牙”与“羽”,都是古代的乐器名。“崇牙树羽”,就是树立指挥乐队前进后退的各种乐器。郑玄笺云:“言有警惧之心,则思虑审慎,不敢怠慢。”《毛传》认为“应朄悬鼓”一语出自《尚书·牧誓》,即武王伐纣时所唱之歌。“崇牙树羽”一语亦出自《尚书·牧誓》。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应朄悬鼓者,言有警惧之心,则思虑审慎,不敢怠慢也。”
这首诗写宗庙祭祀时的乐舞场面。诗中写到宗庙祭祀前的准备工作、祭祀时的演奏、祭祀后的撤除乐钟以及祭祀时的进献等。这些内容都体现了古代宗庙祭祀的隆重气氛和庄严肃穆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