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珠两起,合玉双沈。
谷为祥树,桑成乐林。
三方落网,一面驱禽。
德矣圣政,仁乎用心。
【译文】
连续的网捕,像串起的珍珠;玉制的双鱼,沉入深渊。谷类是吉祥的树木,桑叶长成乐土。四面有网,一面驱赶禽鸟。德政圣明,仁政用心良苦。
【赏析】
《汤解祝网》,汉·佚名作。这首诗通过赞美大禹治水时解除民困、利民安民的功德,歌颂了大禹“圣君”的形象。《文选》注引《帝王世纪》说:“禹伤先帝之遗功未毕,决江濬河,为天下除害,东面朝诸侯,至于会稽而还。”《史记·夏本纪》:“(帝)禹立九年,西治华山及岐,十有余年,路不拾遗,民放自安。”
首联两句,从禹王治水的功绩写起。“连珠两起”,形容网结得密,一望无际,比喻禹王所施的大恩泽,如连珠般连绵不断,不可断绝。“合玉双沈”则形容禹王所造之网既精美又坚固,能将鱼儿和猎物全部罩住,使其不能逃脱,形象地表现出网的威力之大。
颔联两句用比兴手法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画。“谷为祥树”,以谷类作物象征丰收之兆,喻示百姓生活安定、国泰民安;“桑成乐林”,则以桑叶生长之地为乐土,寓意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也寄寓了对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
颈联两句,从正面描绘了禹王治水的功绩。“三方落网”,指四方的水患得以根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一面驱禽”,则指百姓的生活得以安定,没有战乱之苦。这里的“方”“面”二字,巧妙地运用了对偶手法,使得整句诗更加和谐流畅。
尾联两句,从侧面衬托了禹王的伟大形象。“德矣圣政”,赞扬其德行高尚、治国有道;“仁乎用心”,则称赞他用心良苦、关爱百姓。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禹王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道德品质、关心民生疾苦的精神内核。
全诗通过赞颂大禹治水的功绩,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理想憧憬。同时,诗中的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