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定朔边,刁斗出祁连。
高柳横遥塞,长榆接远天。
井泉含冻竭,烽火照山燃。
欲知客心断,危旌万里悬。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

“星名从军诗”即《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753),当时他正奉诏从军驻守西北边塞。这是一首边塞诗,表现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为国守边的壮志豪情。

第一联:将军定朔边,刁斗出祁连。

“朔”,北方;“边”,边境;“定”,镇守;“刁斗”,古代军中用之计时的器具;“祁连”,指祁连山,在今甘肃、青海境内。这一句说将军镇守着北边,夜里点燃了打更用的铜壶来报晓。

第二联:高柳横遥塞,长榆接远天。

“高柳”指高大的柳树;“遥”,远;“长榆”,指长长的榆树;“接”,连接;“天”,指天的尽头。这两句写景,描写了大漠孤烟直冲霄汉的景象。

第三联:井泉含冻竭,烽火照山燃。

“井泉”,井中之水;“寒”是冬天的意思;“涸”,枯竭;“火”,烽火;“山燃”,指山上燃烧的烽火。这两句描绘了边关的荒凉景象。

第四联:欲知客心断,危旌万里悬。

“危旌”,高悬着的旗子;“客”,指出征的人;“心断”,指思念家乡之情难以断绝。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忧虑。

赏析: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交代出征的原因。次联以“长”“远”二字勾勒出边关辽阔苍茫的景色,渲染出戍边战士艰苦卓绝的生活气息。颈联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亲人朋友的深深思念。尾联抒发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痛苦以及对自己前途未卜的忧虑和无奈,同时流露出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热爱。全诗意境雄浑悲壮,感情真挚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