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遁羽客,岩穴转蒙笼。
云归仙井暗,雾解石桥通。
影带临峰鹤,形随杂雨风。
寻师不失路,咸欲驭飞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赋得山卦名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蓬莱遁羽客,岩穴转蒙笼。    
云归仙井暗,雾解石桥通。    
影带临峰鹤,形随杂雨风。    
寻师不失路,咸欲驭飞鸿。    
  • 蓬莱遁羽客: 这里指的是仙人或神仙隐士,他们常常被认为是生活在蓬莱仙境中的。
  • 岩穴转蒙笼: 岩穴是指岩石洞穴,转蒙笼则形容洞穴中景象变幻莫测,如同被云雾缭绕遮掩。
  • 云归仙井暗: 这里的“仙井”可能是指传说中的神仙饮水之井,“云归”表示天色昏暗,而“暗”字强调了天色之深。
  • 雾解石桥通: “雾解”意味着云雾散开,“石桥通”则描绘了一种通过自然形成的桥梁(可能是由石头堆砌而成)的景象。
  • 影带临峰鹤: 这里“影带”可能指的是树木的影子在山峰上形成的一条条细带状图案,“临峰鹤”则形容这些影子如同一群群飞翔的鹤鸟,轻盈而优雅。
  • 形随杂雨风: “形随”指的是随着风雨的变化而变化,“杂雨风”则描述了多变的天气状况,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和多彩。
  • 寻师不失路: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寻找师父(可能是指一位高人或老师)的决心和信心,意思是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他都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行。
  • 咸欲驭飞鸿: “咸欲”即都愿意,“驭飞鸿”则是形容想要驾驭天空中高飞的鸿雁,这里比喻追求自由和远大的理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景画面。首句“蓬莱遁羽客”,借用传说中的蓬莱仙境来隐喻诗人心中的向往之地,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第二句“岩穴转蒙笼”,用“转蒙笼”来形容岩石洞穴内神秘莫测的氛围,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探险的色彩。

第三句“云归仙井暗”以“仙井”为引子,暗示着深邃与神秘的氛围,同时“暗”字的使用增加了一种朦胧的美。第四句“雾解石桥通”则描绘了一幅石桥在迷雾散去后清晰可见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力量。

接下来的“影带临峰鹤”,以“影带”“临峰鹤”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间景色的变幻无常,以及它们带给人的视觉享受。接着“形随杂雨风”表现了大自然风云变化对景物形态的影响,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最后两句“寻师不失路,咸欲驭飞鸿”,既表达了对师傅的尊敬和追随,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