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荡罗帐,馀花落镜奁。
池荷正卷叶,庭柳复垂檐。
竹柏君自改,团扇妾方嫌。
谁能怜故素,终为泣新缣。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情感的词,这样就能大致理解诗词中的感情色彩;然后仔细阅读诗句,看诗句中有哪些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法是如何体现感情的,这样就能在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后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分析诗歌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本题要求赏析诗歌,因此考生需要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

译文:春风拂动罗帐,落花飘落在镜奁。池塘上的荷叶正卷曲,庭院中的柳树枝条又垂檐。你改变竹柏的枝干,我嫌弃团扇的新缣。谁能怜惜我的旧素丝织品,终究还是为我流泪新缣。

注释:①罗帐:用丝织品制成的帐子,用以遮蔽风尘。②馀花落镜奁:指落花飘洒在梳妆用的镜子或镜台。③池荷:池中的荷花。④庭柳:庭前的柳树。⑤改:指改变。⑥方:才。⑦团扇:古代妇女用扇子的别名。这里指代女子。⑧素丝织品:白色的丝织品。⑨泣新缣:流泪。“缣”是古代的一种丝织品。⑩赏析:“春风荡罗帐”句:春风轻轻地吹动着帷幔,把落下来的花瓣吹到梳妆台上,落在了镜子上。“馀花落镜奁”的意思是说,春风吹动着帘幕,把落花飘落到了梳妆台上,落在了镜面上。“余花”与“落”、“映”等词相对,都表示动作的延续性,即花瓣被风吹得纷纷扬扬地落下,然后又随风飘向梳妆台。“镜奁”为古时妇女梳妆用的镜匣,这里指代镜台。这里的“余”字,既点出了“馀花”的持续下落的动作,也表明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池荷正卷叶”,意思是说池塘上的荷叶正在卷曲起来。“池荷”与“池”“卷”等连用,说明荷叶在风中摇曳,好像在水中一样,给人一种动感美的感觉。“庭柳复垂檐”,意思是说院中的柳树垂下了枝条,垂到屋檐上。“庭柳”与“庭”“垂”等词连用,说明柳树垂下了枝条,给人以柔美、婀娜的形象感。“竹柏君自改”,意思是说竹子和柏树自己改变了它们的枝干。“竹柏”与“竹”“柏”等词连用,说明竹子和柏树自己改变了它们的枝干,给人以刚毅之感。“妾方嫌”,意思是说我正嫌这团扇太薄太轻。“团扇”,即圆形扇形之物,这里指代扇子。“妾方嫌”,意思是说我才嫌这团扇太薄太轻,这里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不满之情,因为团扇太薄太轻会让人感到不舒适。“谁怜故素丝织品”,意思是说有谁会可怜我这白色的丝织品呢?“谁怜”意为“谁会可怜”,即谁会同情我的处境。“终为泣新缣”,意思是说最终还是为我流泪新缣,这里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抱怨之情,因为流泪新缣是对自己处境的无奈。“新缣”指白色细绢,是古代一种质地较好的丝织品。“泣”,流泪的样子。“终为泣新缣”,意谓流泪至终。“终”字表结果,“泪”字表动作,“泣新缣”表动作的结果。“新缣”,白丝织品的总称,这里指白色细绢。“终为泣新缣”,意思是说流泪到了最后,终于为这白色的细绢而哭泣。“终为泣新缣”,意思是说我流泪到了最后,终于为这白色的丝织品而哭泣。“终为泣新缣”,意思是说我流泪到了最后,终于为这白色的丝织品而哭泣。”终为泣”意为“终将”,表示结果。“为”在这里是介词,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泣”意为“流泪”。“终为泣”意为“终将流泪”。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对其行为的不满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