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君乘暇景,临秋坐北宫。
杏梁照初月,莲池引夕风。
清晖洞藻井,流香入绮栊。
鹊声时徙树,萤光乍灭空。
凉氛散簟席,露色变林丛。

奉和太子秋晚诗

副君乘暇景,临秋坐北宫。
杏梁照初月,莲池引夕风。
清晖洞藻井,流香入绮栊。
鹊声时徙树,萤光乍灭空。
凉氛散簟席,露色变林丛。

注释:

  • 副君:这里指太子,即唐太宗李世民。
  • 乘暇景:利用闲暇时光。
  • 临秋:坐在秋天的景色中。
  • 杏梁:古代宫殿或楼阁上用木材制成的横梁。
  • 初月:初升的月亮。
  • 莲池:荷花池塘。
  • 清晖:清澈的光辉。
  • 洞藻井:雕刻成花纹的井壁。
  • 绮栊:精美的窗户格子。
  • 鹊声:喜鹊的鸣叫声。
  • 萤光:萤火虫的光。
  • 凉氛:凉爽的气息。
  • 簟席:竹席。
  • 露色:露水的光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太子(李世民)在秋季时分的感慨。首句“副君乘暇景”描绘了太子利用闲暇时光的景象;第二句“临秋坐北宫”则是描述了太子在秋天坐在北宫的情景。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写了太子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生活状态。

从第五句到第八句,诗人通过对宫廷建筑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太子生活的奢华和舒适。“清晖洞藻井”“流香入绮栊”,形象地描绘出宫殿内部的精致与华丽。同时,“鹊声时徙树,萤光乍灭空”,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映衬,表达了太子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状态。

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外部环境,“凉氛散簟席,露色变林丛”,描绘了秋天的清爽气息和自然界的变化。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太子在秋季时分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太子生活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