桢干屈曲尽,兰麝氛氲消。
欲知怀炭日,正是履霜朝。

注释

桢干屈曲尽:指竹子的树干弯曲,形容竹叶繁茂。

兰麝氛氲消:比喻香气消散殆尽。

欲知怀炭日:想知烧火做饭时。

履霜朝:踩在霜上走路。

赏析

《咏竹火笼诗》,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竹火笼子的制作过程和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态。

首句“桢干屈曲尽”,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竹子的形态,使画面生动形象。桢干,即竹子的主干,屈曲尽,则形容其形态优美、曲折多姿。这句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咏竹火笼诗”,又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伏笔。

次句“兰麝氛氲消”,则是对竹子香气的描绘。兰麝,都是指香气浓郁的花卉,这里用以比喻竹子的香气。氛氲消,则表示香气逐渐消散,暗示着时间流逝、环境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第三句“欲知怀炭日”,是诗人对制作火笼过程中的一次体验的回忆。怀炭日,即准备烧火做饭的日子,这里借指制作火笼时的艰辛与不易。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尊重。

最后一句“正是履霜朝”,则是对整个制作过程的总结。履霜朝,是指踩在霜上的早晨,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这句诗寓意着虽然火笼已经完成,但制作的过程才刚刚开始,需要继续努力,勇往直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咏竹火笼这一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美丽与坚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