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登灞陵道,还瞻渭水流。
城形类北斗,桥势似牵牛。
飞轩驾良驷,宝剑杂轻裘。
经过狭斜里,日暮与淹留。
长安道
前登灞陵道,还瞻渭水流。
城形类北斗,桥势似牵牛。
飞轩驾良驷,宝剑杂轻裘。
经过狭斜里,日暮与淹留。
注释:
- 前登灞陵道:指的是诗人在前往长安(古称“京师”)之前,曾在灞陵这个地方登上了道路。灞陵是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境内。
- 还瞻渭水流:诗人站在高处回望渭水,渭水从西北流过,流向东南,形成了一条弯曲的河流。这里的“还瞻”表达了诗人对这条河流的深情厚意。
- 城形类北斗,桥势似牵牛:描述了城市的布局和建筑的特点。北斗,即北极星,古人常用来比喻帝王之都;牵牛,指织女星,古人常用来比喻繁华之地。这里的“城形”和“桥势”分别用来形容城市和桥梁的特色。
- 飞轩驾良驷,宝剑杂轻裘:描绘了诗人出行时的豪迈气概和所带之物。飞轩,形容车子飞驰;良驷,指好马;宝剑,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品格;轻裘,指轻薄的皮衣。这里的“剑”和“裘”都是用来表达诗人的个性特点。
- 经过狭斜里,日暮与淹留:描述了诗人在经过狭窄的街巷时,因天气渐晚而产生的依依不舍之情。“狭斜里”是长安城内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在长安的一段经历或回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对长安道上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首两句通过“前登灞陵道”、“还瞻渭水流”,勾勒出了诗人初到长安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故土的眷恋之情。后四句则通过“城形类北斗”,“桥势似牵牛”,“飞轩驾良驷”,“宝剑杂轻裘”等意象,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和诗人自身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长安的生活和经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也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