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
风生解刺浪,水深能捉船。
叶乱由牵荇,丝飘为折莲。
溅妆疑薄汗,沾衣似故湔。
浣纱流暂浊,汰锦色还鲜。
参同赵飞燕,借问李延年。
从来入弦管,讵在棹歌前。
【注释】:
- 棹歌行:指在水上划船时唱的歌。
- 妾家:我家住的地方。湘川:指湘江一带的河湖地区,泛指湖南一带。
- 菱歌:指唱菱歌的人。
- 风生解刺浪:风吹来时,波浪能够被吹开而平静下来。
- 水深能捉船:水位深,能将船托起。
- 叶乱由牵荇,丝飘为折莲:水面上,随风飘动的荇菜像要牵引着船一样;飘落的水草就像要折断的莲花。
- 溅妆疑薄汗,沾衣似故湔:水花溅到脸上,好像汗水一样,衣服沾湿了就像经过洗涤一样。
- 浣纱流暂浊,汰锦色还鲜:洗衣服时,水暂时变得浑浊了;洗去锦缎,颜色又恢复了鲜艳。
- 参同赵飞燕,借问李延年:与赵飞燕、李延年相比如何?
- 从来入弦管,讵(jù)在棹歌前:从古以来,音乐都是用来伴奏歌舞的(如《乐府诗集》所载),但棹歌却在它们之前。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在湘江边洗衣时唱歌的情景。开头两句点明地点和人物:住在湘江一带的人家,有唱菱歌的习惯。第三四句写她唱歌的特点,歌声嘹亮悦耳,能使人感到波浪平息、水势平稳,也能将船托起来。第五六句写她的歌声美妙动人,使人想起随风摇曳的荇和断折的荷花,水花溅到脸上,好像汗水一样,衣服沾湿了就像经过洗涤一样。最后两句,以赵飞燕、李延年的舞蹈表演作比较,说明她唱歌的技巧高超,超过了她们。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幽远,表现了湘江边洗衣姑娘的美丽形象和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