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金宛成器,悬镜在高堂。
后挂七龙网,前发四珠光。
迥望疑垂月,傍瞻譬璧珰。
仁寿含万类,淮南辩四乡。
终归一亡有,何关至道场。

【注释】

十空诗六首其六镜象

精金宛成器(比喻人的才德)

悬镜在高堂(指悬挂着的镜子)

后挂七龙网(比喻贤人君子)

前发四珠光(比喻仁人君子)

迥望疑垂月(比喻贤人君子)

傍瞻譬璧珰(比喻贤人君子)

仁寿含万类(指有广大胸怀)

淮南辩四乡(比喻仁人君子)

终归一亡有(指无为而治)

何关至道场(指与道家的主张没有关系)

【赏析】

这是一首写镜子的诗。诗人以镜子喻君,借镜象反映现实,抒发了对贤明君主的期望。

第一、二句说,贤明的国君就像精铸的黄金一样,一经加工就能制成各种器具;贤明的国君又像悬在高堂上的明镜一般,能照见天下万物。

三、四句说,贤明的国君又能像悬挂在殿堂中的七彩巨网那样,网罗人才,使天下英才都为他所用;贤明的国君又像四颗珍珠那样,能发出璀璨的光芒。

五、六句说,贤明的国君又能像远远望去似是天幕下垂下的明月那样,给人留下无限遐想;贤明的国君又像身边所佩戴的玉饰那样,使人仰慕不止。

七、八句说,贤明的国君又能像包容着万物的大海和容纳着四海百姓的中原大地那样,拥有广大的胸怀;贤明的国君又像善于辩论的人那样,能够辨别四方各地的情况。

九、十两句说,贤明的国君最终能使国家归于太平安宁,与世长存,又何必关心什么“至道”(即最高的治国之道)。

这首诗以镜子为喻,赞美了一个理想的贤明国君的形象。全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表现了诗人的理想追求和美好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