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嶂迥参差,连峰郁相拒。
远闻如句咏,遥应成言语。
竟无五声实,谁谓八音所。
空成颠倒群,徒迷尘缚侣。
悯哉火宅中,兹心良可去。
【注释】叠嶂:重叠的山峦。
参差:参差不齐,高低不平。
句咏:成韵的诗句。
遥应:远应,遥遥相映。
五声:宫、商、角、徵、羽五个音调。
八音:指古代乐器中的金、石、土、木、匏、革、丝、竹等八类乐器。
颠倒群:指杂乱无序。
迷尘缚侣:迷失了尘世的同伴。
悯哉:可惜啊。
火宅中:指佛教中的地狱。
兹心:这里的心情或心境。
去:舍弃。
【译文】重重叠叠的山峦参差有致,接连不断的山峰高高低低相互对峙。远远地听来如同成韵的诗句,遥遥呼应就仿佛在说话。竟没有人能说出五声的实际声音,谁说八音是世间真正的音律。空无一物反而成了一群颠倒是非的人,白白地迷失了尘世的伴侣。可惜啊,在火宅中,这样的心可以舍弃。
【赏析】此诗为诗人晚年之作,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愤慨之情。全诗以重重叠叠的山峦开篇,用“如响”一词点明所写内容。“叠嶂迥参差,连峰郁相拒。”两句写山的形态,既写出了山的层叠错综之状,又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高耸之势。而“远闻如句咏,遥应成言语。”一句则写出了诗人对于这种景象的感受,他仿佛听到了远方的诗句,看到了遥远的应和,心中不由得产生了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然而,尽管诗人对于这种景象有着如此深刻的感受,但是他却无法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来形容它,于是他感到十分困惑。“竟无五声实,谁谓八音所。”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这种困惑的解答,他认为既然没有一种声音能够真正地描述出它的真实声音,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去追求所谓的”八音所”。于是,他开始怀疑起这个世界的存在了。“空成颠倒群,徒迷尘缚侣。”两句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于世界的认知,他认为这个世界其实是一种颠倒错乱的状态,人们只是被物质所迷惑,被欲望所束缚,因此才会迷失自我,陷入困境之中。“悯哉火宅中,兹心良可去。”最后一句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自己的选择,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充满了痛苦和灾难,因此他决定离开这个世界,去寻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