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光照皎皎,夕漏转骎骎。
昼花斜色去,夜树有轻阴。
并能兴眼入,俱持动惑心。
息形影方止,逐物虑恒侵。
若悟假名浅,方知实相深。
诗句释义:
- 朝光照皎皎 - 清晨的阳光照耀得明亮清澈。
- 夕漏转骎骎 - 晚上漏壶滴答的声音越来越清晰。
- 昼花斜色去 - 白天花朵颜色逐渐淡去。
- 夜树有轻阴 - 夜晚树荫显得柔和而轻盈。
- 并能兴眼入,俱持动惑心 - 这两句话表达了一种感官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迷惑。
- 息形影方止 - 当形体的影子消失时,意味着身体不再存在。
- 逐物虑恒侵 - 对于外界事物的执着和疑虑总是不断困扰着人。
- 若悟假名浅,方知实相深 - 如果理解到世间一切都是短暂和虚幻的,才能真正认识到真实的自我或本性是深远和永恒的。
译文:
晨光洒满大地,夕阳的光辉渐渐退却。
白日的花随着时间凋谢,夜晚的树被微风轻拂。
这些景象都能引起视觉的享受,让人的心灵随之波动。
当形体的影子消散时,才意识到生命的真实状态。
追逐外在之物总会带来困惑,只有真正悟道才能领悟到真正的意义所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真理的思考。首联“朝光照皎皎,夕漏转骎骎”描绘了自然界中日夜更迭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颔联“昼花斜色去,夜树有轻阴”则通过白天花朵的凋谢与夜晚树木的阴影,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变化。颈联“并能兴眼入,俱持动惑心”进一步揭示了感官体验与内心感受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
尾联“息形影方止,逐物虑恒侵”则是对前文的总结,提醒人们要超越物质世界的限制,认识到生命的本质和追求更深层的意义。最后两句“若悟假名浅,方知实相深”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观点,即通过领悟到世间一切都是短暂的和虚幻的,才能真正理解到生命的真谛和存在的深刻意义。整首诗通过对日常景物的描绘和深入思考,传达了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和对真实自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