捩迟初挑吹,弄急时催舞。
钏响逐弦鸣,衫回半障柱。
欲知心不平,君看黛眉聚。

【诗句释义】

  1. 捩迟:指弹奏乐器时,手指转动的速度慢。
  2. 挑吹:指弹奏乐器时,用手指轻轻拨动琴弦。
  3. 弄急:指弹奏乐器时,手腕动作急促有力。
  4. 钏响:即“钏声”,指敲击乐器的金属部分发出的声响。
  5. 弦鸣:即“弦音”,指琴弦振动发出的声音。
  6. 衫:即“衫袖”,泛指衣服的一部分。
  7. 回:环绕、缠绕的意思。这里指衣服随着身体的动作而旋转。
  8. 障:阻挡、遮挡的意思。这里指衣服遮挡住身体的一部分。
  9. 黛眉:形容女子眉毛的颜色,常用来比喻女子忧愁的样子。
    【注释】
  10. 捩(niè)迟:弹拨乐器时,指拨弦速度慢。
  11. 挑(tiān):弹拨乐器时,指弹拨琴弦。
  12. 弄(nòng):弹拨乐器时,指弹拨琴弦的力度和节奏。
  13. 钏(chǔn)响:弹拨乐器时,指敲击金属装饰物的声音。
  14. 弦鸣:弹拨乐器时,指琴弦振动发出的声音。
  15. 衫:泛指袖子等衣服的一部分。
  16. 回:环绕、缠绕的意思。这里指衣袖随着身体的动作而旋转。
  17. 障:阻挡、遮挡的意思。这里指衣服遮挡住身体的一部分。
  18. 黛眉:形容女子眉毛的颜色,常用来比喻女子忧愁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弹奏箜篌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箜篌的音色、动作与女子的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捩迟初挑吹”,以“捩迟”二字点明了弹奏箜篌时的手法——手指转动的速度慢。这里的“捩迟”并非指弹奏技巧上的迟缓,而是表达了一种轻柔、悠扬的音乐氛围,为下文的“弄急时催舞”做了铺垫。接着,第二句“弄急时催舞”,则描绘了弹奏箜篌时的另一种场景——手腕动作急促有力,仿佛在催促着舞蹈的进行。这两句诗一前一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突出了弹奏箜篌的技巧,又烘托出女子内心的不安与期待。
    接下来的三、四两句:“钏响逐弦鸣,衫回半障柱。”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弹奏箜篌时的情景。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钏响”、“弦鸣”等抽象的概念赋予了琵琶、箫、筝等乐器,使其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动。同时,“衫回半障柱”更是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弹奏箜篌时衣袂飘飘、姿态优美的画面。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女子高超的技艺,更体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
    最后一句“欲知心不平,君看黛眉聚”则是全诗的升华之笔。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询问对方是否知晓女子内心的情感,实则暗含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她的眉头紧锁,似乎在表达着内心的不平静与挣扎,而这种情绪的流露,正是源自于她对爱情的深深眷恋。通过这句诗,诗人巧妙地将女子的内心情感与琵琶之声相联系,使得整首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弹奏箜篌的情景,通过展现其弹奏技巧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巧妙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使得琵琶、箫、筝等乐器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音乐世界。同时,诗人也巧妙地将女子的内心情感与琵琶之声相联系,使得整首诗歌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