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露凝宸感,肃僾动天引。
西郊灭湮掩,东溟起昭晋。
舞风泛龙常,轮霞浮玉轫。
紫阶协笙镛,金途展应朄。
方见六诗和,永闻九德润。
观生识幸渥,睇服惭輶吝。
【注释】
烝齐应诏诗:指《蒸民》之诗,是歌颂周代圣王周公旦的诗歌。
霜露:指秋天的霜露。
凝宸感:指天子对霜露凝结的感慨。
西郊:指西方郊野。
湮掩:埋没,隐没。
东溟:东方海域。
昭晋:显明、显耀。
舞风泛龙常:形容云气缭绕如同龙在飞翔。
轮霞浮玉轫:形容云气如车轮般滚滚,像美玉一样发亮。
紫阶协笙镛:指皇帝的宫殿门前有音乐演奏。
金途展应朄:指皇帝的大道上铺满了金色的道路。
六诗和:指《诗经·大雅·文王》中的六首颂扬文王的诗歌。
九德润:指九种美德。
观生识幸渥:指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了解帝王的恩惠。
睇服惭輶吝:指看到君王的服饰感到惭愧,因为君王的服饰很简陋,自己却穿着华丽的服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美天子功德的诗,它从天子的“感”开始写起,然后分别写到“东溟”、“紫阶”、“金途”、“六诗”以及“九德”,最后点出“御览”,意谓“观天察地而知人君之恩泽”。
开头四句以景起兴,用霜露凝宸感和肃僾动天引作比,写天子对天地造化的感悟,又以西郊灭湮掩和东溟起昭晋作比,写天子的功业显赫于天下,从而表达对天子功德的颂扬之情。
中间四句写天子在宫中欣赏歌舞,并有音乐表演。
末四句写天子的德行,认为天子的德行就像《诗经》所歌颂的文王之德那样美好。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天子功德的颂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