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
【注释】
兹山:指敬亭山。
亘:横贯。
合沓:重重叠叠。
云齐:形容云雾弥漫。
隐沦:隐居或沉沦。
灵异:神奇的事物。
上干:挡住。
回溪:回环的山溪。
交藤:缠绕在一起的藤。
樛(jiu)枝:弯曲的树枝。
独鹤:孤独的鹤。
方朝:正朝。
朝唳:鸣叫声。
渫(xiè):水激射的样子。
邈(miǎo)然:远貌。
纡组:曲折前行的马缰。
丹梯:红色的梯子。
皇恩:皇帝的恩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山水诗,诗人在描述游历敬亭山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联“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描绘了敬亭山的壮阔景象。这里用“亘”来形容山连绵不断地延伸至天际,用“合沓”来描绘山峰层层叠叠,如同云雾一般缭绕。这两句通过视觉描绘出敬亭山的雄伟壮观,给人以震撼之感。
颔联“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则转入对敬亭山内在美的描绘。这里的“隐沦”指的是隐逸之士,他们选择在这里隐居;而“灵异”则是指这里的神奇事物,比如仙人、神鸟等,它们在这里栖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士们选择在此地隐居的赞赏,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神奇事物的向往之情。
诗人继续描绘敬亭山的自然景观。“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描述了山峰高耸入云端遮挡住阳光的景象,以及山下溪流潺潺流水的情景。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敬亭山的美丽和神秘。
颈联“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进一步描绘了敬亭山的生态环境。这里的“交藤”指的是缠绕在一起的藤类植物,而“樛枝”则是弯曲的树枝。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具体。
尾联“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则引入了动物元素,增添了诗中的生气。这里描述了清晨独鹤的鸣叫声,以及夜晚饥鼯的哀鸣声,这些声音为整个诗歌带来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诗人以“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作为总结,表达了他对敬亭山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虽然身处尘世之中,但仍然可以追寻到这种美好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敬亭山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他对自然的向往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