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树因枝条,琢玉良可宝。
若人陵曲台,垂帷茂渊道。
善诱宗学原,鸣钟霁幽抱。
仁焉徂宛洛,清徽夜何早。
岁晚结松阴,平原乱秋草。
不有至言扬,终滞西山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竟陵王同沈右率过刘先生墓诗》。全诗如下:
嘉树因枝条,琢玉良可宝。
若人陵曲台,垂帷茂渊道。
善诱宗学原,鸣钟霁幽抱。
仁焉徂宛洛,清徽夜何早。
岁晚结松阴,平原乱秋草。
不有至言扬,终滞西山老。
注释:
嘉树:指美好的树
枝条:指树枝
琢玉:比喻美玉
良可宝:非常好
陵曲台:陵墓
垂帷:垂下帷幕
茂渊道:茂密的深道
善诱:良好的引导
宗学原:儒家学问的根本
鸣钟:敲钟
霁:天气转晴
仁焉:何处
徂:往
宛洛:古地名,这里指洛阳
清徽:清高的美德
夜何早:夜晚何时开始
岁晚:一年将尽的时候
结松阴:在松树底下休息
平原:大平原
乱秋草:秋天的草丛
不有至言扬:没有能够传播的好言论
终滞西山老:最终在西山上去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之作,以刘先生墓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缅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首句“嘉树因枝条”,诗人以嘉树为喻,赞美其枝干优美,如同雕刻精美的美玉一般珍贵。这里的“嘉树”既指美好的树木,也暗喻着刘先生的品质与才华。接着,诗人用“琢玉良可宝”来进一步强调刘先生的价值与意义,如同美玉般的价值,无法用言语表达。
二、三两句中,诗人通过描绘刘先生的陵墓和垂帷深道,展现了他对这位先贤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垂帷茂渊道”形象地描绘了刘先生的墓地,仿佛是一座深邃的殿堂,让人心生敬畏。诗人还通过“善诱宗学原”来赞扬刘先生的良好品德和教育功绩,他的教诲如同钟声一样响亮,让人们受益无穷。
四、五两句中,诗人运用了“鸣钟霁幽抱”这一形象,表达了他对刘先生的敬仰之情。这里的“鸣钟”象征着刘先生的教诲如同钟声般悠扬,能够唤醒人们内心的良知与善良。而“霁幽抱”则暗示了刘先生的内心世界如同晴朗的天空,充满了智慧与清明。
六、七两句中,诗人通过描绘刘先生生前的足迹和逝世后的凄凉景象,传达了他对故人的哀思和惋惜之情。诗人用“仁焉徂宛洛”来表达刘先生曾经在宛洛一带施展才华,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清徽夜何早”则意味着刘先生的生命短暂,他的离去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遗憾和痛苦。
八、九两句中,诗人再次强调了故人的价值与意义,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怀念之情。诗人用“岁晚结松阴”来形容自己与故人在松树林下结下的友谊之深,仿佛已经相伴多年;而“平原乱秋草”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故人的离世,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诗人通过“不有至言扬”来表达自己对好言论的渴望,希望能够传播刘先生的思想与精神;而“终滞西山老”则意味着自己终究未能实现这些理想,只能留在西山之中继续思考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咏怀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缅怀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与探索。诗人以刘先生墓为背景,通过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