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闻心心断惑,能断之心是贼。
贼贼递相除遣,何时了本语默。
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
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黑。
头陀阿练苦行,希望后身功德。
希望即是隔圣,大道何由可得?
譬如梦里度河,船师度过河北。
忽觉床上安眠,失却度船轨则。
船师及彼度人,两个本不相识。
众生迷倒羁绊,往来三界疲极。
觉悟生死如梦,一切求心自息。

【注释】

  1. 声闻:佛家语,指小乘的阿罗汉。心:指人的内心世界。
  2. 能断之心:指能破除烦恼的心,即菩提心。是贼:指烦恼。
  3. 贼贼递相除遣:意谓烦恼与烦恼相互消除。
  4. 何时了本语默:何时才能达到“不闻不即是禅”的境地?语:言语。默:沉默。
  5. 口内诵经千卷:口中念诵经典无数遍。
  6. 体上问经不识:在修行体语时却不认识经文。
  7. 佛法圆通:指佛教教义融会贯通、无碍无碍的意思。
  8. 头陀阿练苦行:指头陀行,即头陀行僧所行的苦修。
  9. 后身功德:指来生获得善果。
  10. 隔圣:“隔”字有“隔离”、“障碍”之意,“隔圣”犹言“隔离圣境”。“道何由可得?”即“如何能得到大道?”
  11. 譬如梦里度河:以梦境中渡河作譬。
  12. 船师度过河北:比喻修行者虽已悟道(如船过河),但未得解脱而仍陷轮回(如仍在河中)。
  13. 忽觉床上安眠:意谓突然明白生死如梦。
  14. 失却度船轨则:失去了渡人的本领。
  15. 船师及彼度人:船上人与被度的人。
  16. 两个本不相识:指船师与度人原为陌路相逢。
  17. 众生迷倒羁绊:意为众生迷失于轮回的束缚之中。
  18. 往来三界疲极:意谓轮回不息,生生世世都在六道里转来转去,非常疲惫。
  19. 觉悟生死如梦:意谓认识到生死如一场大梦,不值得执著追求。
  20. 一切求心自息:意谓放下一切执着的心,自然而然地归于平静。

【赏析】
此诗为大乘《大庄严经》十首之一,是一首颂赞佛陀及其弟子们的偈颂。诗人通过描绘佛陀及其弟子们的苦行、智慧和慈悲行为,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风貌和崇高品质。

诗人通过描述声闻心断惑的过程,表达了对佛陀及其弟子们智慧和慈悲的赞美。他们能够打破心中的烦恼和迷惑,从而达到清净无染的境界。这种境界被称为“菩提心”,它代表了佛陀及其弟子们的精神境界。

诗人通过描述能断之心是贼的行为,进一步强调了佛陀及其弟子们的智慧和慈悲。他们认为烦恼是阻碍众生成佛的障碍,因此决心要消除这些烦恼。这种决心和行动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慈悲,也为他们带来了无尽的功德和利益。

诗人通过对头陀阿练苦行的描绘,展现了佛陀及其弟子们坚定的决心和坚韧的意志。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惜付出艰辛的努力和牺牲。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诗人通过对希望就是隔圣、生死如梦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他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和领悟。他们认为生命如同一场大梦,充满了无数的诱惑和陷阱,只有放下执着和欲望,才能真正地超越生死,达到涅槃的境地。这种观念不仅具有哲理性,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