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几许痴人,将道复欲求道。
广寻诸义纷纭,自救己身不了。
专寻他文乱说,自称至理妙好。
徒劳一生虚过,永劫沈沦生老。
浊爱缠心不舍,清净智心自恼。
真如法界丛林,返作荆棘荒草。
但执黄叶为金,不悟弃金求宝。
所以失念狂走,强力装持相好。
口内诵经诵论,心里寻常枯槁。
一朝觉本心空,具足真如不少。
【注释】
痴人:指那些迷途知返的人。
道:这里指佛教的教理,或修行的方法。
广寻诸义纷纭:到处寻找各种道理,辨析不清。
自救己身不了:自己救不了自己。
他文乱说:别人的说法也混乱难辨。
自称至理妙好:自吹自擂,认为自己的道理是精妙无比的。
徒劳一生虚过:枉费一生时间,白费力气。
永劫沈沦生老:永远在轮回中受尽生死之苦。
缠心不舍:牵挂心上,难以舍弃。
清净智心自恼:保持内心的清净,反而让自己烦恼。
真如法界丛林:真实无妄的境界,佛家称为“法界”。
返作荆棘荒草:反而变成荆棘和荒草。
但执黄叶为金,不悟弃金求宝:只是执着黄色的叶子当做黄金,不懂得放弃金子去追求宝物。
所以失念狂走:因此失去本心,疯狂奔走。
口里诵经诵论,心里寻常枯槁:嘴里诵经讲论,心里却空洞无物。
觉本心空:认识到自己的本性是空的。
具足真如不少:完全拥有了佛性,并没有减少。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绘一些迷途者的形象,讽刺他们盲目追求真理的行为。
开头两句,诗人指出世上有许多人对佛法不理解,甚至将佛法当作一种追求。这些人到处寻找道理,辨析不清,自以为已经找到了真理,但实际上却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两句诗揭示了人们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困惑和无奈。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些迷途者的形象。他们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只有自己理解的才是正确的,而其他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这种行为不仅没有帮助到他们解决问题,反而使他们陷入困境。诗人用“返作荆棘荒草”来形容他们的错误行为,表达了对他们的谴责。
最后四句则是对这些迷途者的深刻批评。他们只是执着于表面的功夫,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修养。他们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懂得了佛法,但实际上却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当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本性是空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并没有获得真正的佛法,而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迷途者的言行和心态,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诗中的讽刺和批评也表达了作者对迷途者的不满和失望之情。这首诗既富有哲理性,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