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底望秦川,迢递隔风烟。
肃条落野树,幽咽响流泉。
瀚海波难息,交河冰未坚。
宁知盖山水,逐节赴危弦。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思想主旨及艺术手法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主题;然后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分析其作用即可。

陇头水:从陇山之南流到陇水之北的一条大河。陇头水发源于甘肃省东部,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天水市、秦安县、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张家川县境内流入黄河。

陇底望秦川,迢递隔风烟。

陇底:指陇山脚下(今甘肃天水地区)。

迢递:遥相呼应貌。形容距离遥远。

隔:隔着。

风烟:指山川草木。

肃条落野树,幽咽响流泉。

肃条:高峻挺拔的样子。

落:降落,洒落。

幽咽:低声细语地吟唱或呜咽。

流泉:流动的泉水。

瀚海波难息,交河冰未坚。

瀚海:茫茫大海,这里借指沙漠。

波难息:波澜起伏,难以停息,这里指沙浪滔天,汹涌澎湃。

交河: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郊一带。

交河冰未坚:指交河河水结冰尚未牢固。

宁知盖山水,逐节赴危弦。

盖山:即《汉书·地理志》:“盖曰甘泉也。”注:“盖山,甘泉山也,在陇西上邽县西南。”

流水如高山流水遇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已逝,流水犹长。这里借以喻指友人远去,诗人思念之情难以释怀。

逐节:比喻事物连续不断。

赴:奔赴。

危弦:琴弦紧拉至尽,发出的声响悲切而凄凉。

危弦:比喻形势危急,心情悲切。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陇底望秦川”一句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句写景,点出“陇头水”的来处和去处,为下文抒发别情作铺垫。“肃条落野树”两句写景,渲染了一种荒寂凄清的氛围。第三句写景,用“幽咽”二字,烘托出一种离愁别绪。后三句由景入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无限惆怅与不舍。“瀚海波难息”写景,渲染了一种壮阔苍凉的氛围。“交河冰未坚”写景,渲染了一种寒冷孤寂的氛围。末两句写景,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深深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苍凉悲怆,感情沉郁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答案】

译文:

陇头水从陇山之南流到陇水之北,一条大河。陇底望着遥远的中原大地,远远望去隔着风烟。

肃条高耸着,像一座座山峰一样屹立在那里,落在野树上,仿佛它们在低声哭泣。流泉在不停地歌唱,声音清脆悠扬,仿佛它们在诉说自己的哀怨。

瀚海波涛汹涌,浩荡不息,交河河水结冰尚未牢固。怎能知道我们就像那流水一般,不断地奔波于险峻的道路上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