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禋崇祀,式奉尊灵。
因高尽敬,扫地推诚。
六宗随兆,五纬陪营。
云和发韵,孤竹扬声。
我粢既絜,我酌惟明。
元神是鉴,百禄来成。

【注释】

圜丘:祭天之坛,在洛阳城西。皇:皇上。肇禋(zhào lin):始祭。奉:献供。尊灵:对神的尊敬。因高尽敬:登上高台以示虔诚。扫地推诚:表示诚心诚意。六宗:指天地、山川、五岳、四渎等自然物事。五纬:指日、月、金、木、水五星运行所经天区。云和(hè):云声。孤竹扬声:用孤竹管吹奏乐曲以表敬意。我粢(zī)既絜(jié):我的粢祭(祭祀所用的粮食)既已洁净。酌(zháo)惟明:斟酒要恰到好处,不偏不倚,表示光明正大。元神(yuán shén):神明,上天。百禄:多种福禄。来成:降临。

【赏析】

《圜丘歌八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峤的作品。此诗是第二首。

第一联“肇禋崇祀,式奉尊灵”,开篇便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神灵的崇敬之情。祭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也反映了人们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颔联“因高尽敬,扫地推诚”,描绘了一幅祭祀时的场景。人们纷纷登高行礼,诚心诚意地表达对神灵的敬仰之情。这种场景充满了庄重和祥和的气氛,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敬意。

颈联“六宗随兆,五纬陪营”,则进一步描绘了祭祀时的自然景观。这里所说的“六宗”和“五纬”都是天文学上的概念,分别代表太阳、月亮、金、木、水、火六大行星以及二十八宿中的六个星宿。它们在祭祀时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

尾联“云和发韵,孤竹扬声”,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祭祀时的和谐氛围。云彩随风飘动,发出悦耳的声音;而独竹管吹出的乐曲,更是增添了喜庆和欢乐的气氛。这些自然景物都与祭祀有关,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这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的详细描写,展示了唐代人民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因高尽敬”、“扫地推诚”、“六宗随兆”、“五纬陪营”等,都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们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将它们巧妙地融入诗歌创作中,使之成为传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这种艺术手法在古代诗词中非常常见,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