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堂罗荐陈,妙妓命燕秦。
蛾眉疑假黛,红脸自含春。
合舞俱回雪,分歌共落尘。
齐竽不可厕,空愿上龙津。
【注释】
- 小堂:指宴会的小厅。罗:陈列。荐:摆设。陈:摆列。
- 妙妓:指才艺高超的歌女。命燕秦:让她们唱《燕秦曲》。燕,古时北方少数民族名;秦,指秦国。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 蛾眉:形容女子眉毛像蚕蛾的眉毛那样细长。疑:怀疑。假黛:用黛画眉毛。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妇女画眉常用。
- 红脸:脸色红润如花。自含春:自然地流露出春意。
- 合舞:合着拍子一起跳舞。俱:全。回雪:回旋飘动的样子。雪:比喻雪花。
- 分歌:分开歌唱。共落尘:同时落下尘埃。落尘:落尘土。
- 齐竽:同奏一支竽。不可厕:无法进入歌舞行列(厕:行列)。上龙津:登上龙津口(今甘肃武都县西北)。龙津:山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黄河支流渭水入渭处有龙津关。
【赏析】
此诗是诗人观赵郡王家妓乐而作。赵郡王即赵惠文王的儿子章邯,他封赵郡为食邑,所以又称“赵郡王”。章邯是秦朝末年名将,曾破赵国,杀陈胜、吴广,后被项羽所杀。这首诗描写了章邯的姬妾们歌舞的情景,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
“小堂罗荐陈,妙妓命燕秦。”开头两句写宴会场面,首先从堂屋的陈设说起。“小堂”,说明主人地位不高;“罗荐陈”四字表明室内布置豪华,铺张排场。“妙妓”,美艳的歌女;“命燕秦”,让她们唱北方流行的歌曲。《燕秦曲》,是北音中的一支民歌,歌词多以燕、秦两代人民的生活为内容。“燕”、“秦”二字也暗示出宴会地点在北方。这两句是第一层,写筵席开始前的准备情景。
“蛾眉疑假黛,红脸自含春。”二句写美女们出场,先描摹外貌,然后点明身份。“娥眉”,“黛”,都是形容眉毛;“红脸”,是说她们的肤色像春天一样红润。“疑”和“自”两个词,突出了美人的美丽动人,使她们仿佛不是真人,而是画中人。“含春”,暗指她们天生丽质,自然流露的春意使人感到妩媚娇娆。“疑”字和“自”字,把美人之美写得十分传神。这两句是第二层,描写宴会开始时,众姬妾的出场。
“合舞俱回雪,分歌共落尘。齐竽不可厕,空愿上龙津。”“舞”、“歌”二字紧承二句而来,分别描绘出歌舞表演的盛况。“齐竽不可厕”,意思是说这些歌伎不能与乐器相配,只能作为点缀;“空愿上龙津”,意思是说她们的愿望只是希望有一天能登上龙津口那样的边关要塞,远走高飞。这两句是第三层,写歌舞表演的盛况。“回”“落”二字,写出了歌声舞姿的美妙动人;“不可”二字,既表现了歌舞演员技艺的高超,又反映出宴席上气氛的热烈欢乐。这两句是第四层,写歌舞表演的盛况。最后两句是第五层,写宴会结束,宾客离去的情景。“空”,表示遗憾之情;“上龙津”,语出汉乐府《上之回》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意思是说,我和你相知相爱,永不分离;即使山河变样,江水干涸,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地合为一体,我也决不与你永别。“龙津”是汉代长安城附近的一个渡口,因汉武帝曾在这里射蛟得宝珠而命名。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羡慕这样的生活,但是目前却只能望着龙津遥想而已。这两句是第六层,写宴会结束时客人离去的情景。
整首诗歌语言生动、活泼、明快,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