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阳成礼乐,治定昔君临。
充庭观树羽,之帝仰摐金。
既因钟石变,将随河海沈。
湛露废还序,承风绝复寻。
衮章无旧迹,韶夏有馀音。
泽竭英茎散,人遗忧思深。
悲来未减瑟,泪下正闻琴。
讵似文侯睡,聊同微子吟。
钟奏殊南北,商声异古今。
独有延州听,应知亡国音。

于太常寺听陈国蔡子元所校正声乐诗维阳成礼乐,治定昔君临。

充庭观树羽,之帝仰摐金。

既因钟石变,将随河海沈。

湛露废还序,承风绝复寻。

衮章无旧迹,韶夏有馀音。

泽竭英茎散,人遗忧思深。

悲来未减瑟,泪下正闻琴。

讵似文侯睡,聊同微子吟。

钟奏殊南北,商声异古今。

独有延州听,应知亡国音。

【注释】

维阳:即周代的阳,这里指西周王朝。

成礼乐:建立完善的礼乐制度。

治定:国家政治稳定。

充庭:庭院。

树羽:装饰宫殿。

摐(kū)金:敲击钟磬。比喻天子祭祀天地。

钟石:指钟和磬。

湛露:指《湛露》,古代一种祭祀用的酒。

废还序:指祭祀时音乐演奏顺序的变化。

承风:随风而来。

衮章:礼服。

韶夏:指《韶》《夏》,古代两个乐曲名。

英茎:指英秀的树木,比喻贤臣或良才。

亡国音:亡国之音,形容乐曲哀婉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听陈国蔡子元校正声乐诗时的心得体会,表现了作者对礼乐制度的赞美,对贤臣良才的怀念以及对亡国之音的感慨之情。全诗共八句,分为四段。第一段写周朝的礼乐制度建立完善,国家政治稳定;第二段描述宫廷中装饰华丽的建筑和乐器,以及祭祀天地的场景;第三段表达作者对钟磬等乐器演奏顺序变化的感悟;第四段描写音乐演奏时的情景,最后两句以亡国之音作结,表达了作者对亡国之痛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富有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